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月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教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该不该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解决校园欺凌 需要父母智慧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校园欺凌 需要父母智慧

■ 孙云晓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近日,中华女子学院发布了《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的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中有两个数据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一是调查发现,在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比48.9%;有52.6%的学生认为,遭遇欺凌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这可能意味着,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父母和老师不是知晓的。对于那些自我价值低,觉得自己不被老师和父母重视,或者家庭里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或许更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

孩子隐匿自己被欺负的事情,会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因为人在被欺负和受挫之后,肯定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的长期的积压,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可能让他们变得消极、颓废,或者情绪暴躁。最终当负面情绪压抑不住时爆发,这些孩子往往会采用过激的行为去报复,甚至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欺凌者。

该调查的另一个发现是不同年级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率不同。其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发生率最高,在这些学生中间欺凌者的比率为10.8%,被欺凌者的比率为9.2%。

事实上,初二学生处在青春期中最叛逆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身心蜕变”的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和反抗意识最为强烈,情绪控制力相对较差。这种敏感、高自尊的心理在家里表现为喜欢与父母“对着干”。到了学校,则表现为好动和攻击行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初二年级的孩子欺凌和被欺凌行为相对较多的现象。

因此,父母要避免孩子在学校被欺凌,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自信和勇敢是抵御外在欺侮的心理力量,很多时候那些自卑不太合群、内心孱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欺负。

父母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则孩子往往会变得自信、勇敢,自我效能感强。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面对欺侮时,也会积极地表现出防卫意识,并会积极地找老师、父母帮助解决。但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被父母看到的是缺点,饱受批评的孩子,就会缺乏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在面对欺负时,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

另外,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到理解和共情,也会避免其成为一个欺凌者。孩子的行为受其情绪影响很大,父母及时与孩子做到共情就很重要。因为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对于其情绪平复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恶劣,彼此内心产生隔阂,不仅无助于减少孩子的欺凌行为,反而会成为其在学校产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前不久,我通过一位母亲了解到这样一个事情:他的孩子因为被家人强迫穿了不喜欢的衣服,而带着不满和愤怒上学。来到学校,遇到的同学开玩笑地把他往路边挤,心情正恼火的孩子产生处处被刁难的愤怒,挥手将那位同学的鼻子打出血,并由此结下了矛盾。

这件事情反映出,很多导致孩子攻击行为的情绪原因其实起源于家庭,这就意味在解决孩子校园欺凌的行为,需要父母们的智慧。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