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张学珍
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钢城一小部分四年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全校一半以上的学生穿的鞋子是粘扣的,以至于一些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其中,系不好鞋带的中高年级学生占了三成以上。而另外一个让学生们觉得头疼的项目就是系红领巾,很多孩子会打死结而不能自如系戴红领巾。
该不该将自理纳入综合考评
在我们身边,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并不少见,除了不会系鞋带、系红领巾,也有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不能独自洗澡,不会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收拾书桌,这些简单事情,都要父母家人一手包办。
据媒体报道,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近日,青岛市一所小学组织了一场关于小学生自理自洁能力的比赛,部分小学还推出了一系列综合实践课程,教孩子们在6年内学会必备的18项技能,并从洗漱、就餐、购物、穿衣、食用药物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生活自理标准。
青岛市洮南路小学还制作了“小学六年我要做到的18件事生活指导课微视频”,学生和家长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点击收看。这些微视频时间在3~5分钟,每个微课都有不同的主题,包括“整理房间”“根据季节穿衣服”“感冒不用慌”等等,根据孩子的年级不同,难度也有所不同。孩子们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反复点击播放视频,学习18个生活好习惯、生活巧本领。
为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南京市火瓦巷小学近日推出了一种新的考评体系:扫地、烧菜、洗衣服等劳动技能将被记入学生的综合考评。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将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在手册上呈现出来,学校还会在期末组织一次“现场考试”。
对此,大部分网友赞成将小学生的自理实践纳入考评。网友“性情中男”表示,集体参与学习生活技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生活自理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是孩子自强自立的根本,所以值得推广。
网友“王宝宝”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动手能力弱,通过这个方式,孩子们既学到了必要的生活技能,也能感受到父母及老人的操劳,对家人付出的辛苦有切身体会。但家长和社会的引导要循序渐进,不能功利化、不要盲目攀比、强调考核,要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其兴趣结合起来,不能为考评而学习自理,否则将得不偿失。也有网友质疑,将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这样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另一种负担。
抓住孩子学会自理的关键期
孩子学习自理,更多的活动是在家庭中进行。因此,家长应抓住孩子学习自理的关键期,及时培养,事半功倍。三四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初步萌发,表现为有主动做事的意愿。当孩子告诉大人“让我自己试试”的时候,表明孩子已经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了,这是孩子成长路上一个大的跨越,这时爸爸妈妈不要代劳,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他能够做到。
爱孩子,就要相信他、支持他,相信孩子此时可以自己做好一些事情,让孩子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交给他的事情父母尽量不去帮忙、干涉或禁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让他充分动脑筋想办法来完成,去感受自己努力后的成功或失败。即便失败了,父母一定不要就此放弃,等长大了再说,那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父母可利用这个关键时期,多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比如系鞋带,现在家长给孩子选择的鞋子多是粘扣类型的,主要是因为穿起来很方便。但这项技能实际上应该在幼儿阶段就要学会的,因此,家长不妨给孩子准备一双有鞋带的鞋子,教他系蝴蝶扣,然后让他独立练习。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这时父母再从旁指导,这一次次的尝试中,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和手部协调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能自己起床、穿衣服、吃饭、洗澡了。若是孩子之前都不会做这些,当家长就要教会他自己做、给予示范,并及时鼓励他的小成绩。当孩子养成了生活自理习惯后,家长再教孩子在学习方面做到“自理”。比如,每天自觉完成作业、独自整理好书包——教孩子认识课程表,告诉他如何查看第二天的课表、挑选相应的书和本,按照大小摆放整齐,装进书包,这样,打开书包,很容易找到需要的书本和作业。每天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
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恰当。所以,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办事独立自主、把家中收拾得整洁有条理,这样,无疑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家长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孩子巩固自理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以身示范少理论说教。同时,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家长们不懈的努力,当家长坚持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看到一个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