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玉萍
20年前,中学好友秋曾跟我说,她小时候,不明白妈妈为何不愿让哥哥和她去姥姥家玩,长大后才听妈妈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妈妈当年出嫁的时候,姥姥的做法让妈妈很心寒。
秋的妈妈是家里老大,手巧能干的名声远近闻名,提亲的人很多,秋的姥姥却私心留她在家多干几年活,用高额彩礼吓退媒人。一直到24岁。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妈妈简直成了“黄金剩斗士”,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姥姥才不得不降了价。
当年秋的爸爸家也不富裕,东挪西借,筹到了1000元彩礼。置办婚事、采买东西,秋妈妈用了二百余元,剩余七百多块全被秋姥姥扣在手里。秋妈妈背着一双行李,拿着一个脸盆,跟秋爸爸净身出户,没有房子,靠四处帮别人看房子,谋求片瓦堵墙遮风挡雨,还睡过煤棚子。夫妻俩几番向秋姥姥讨要彩礼过生活,皆无果。
一年后,在砖厂上班的秋爸爸不慎砸伤了腿,工友们凑钱,把他送去医院治疗,出院回家却没钱养,日子过得艰难。秋妈妈挺着大肚子,拄着木棍子,走了二十多里地的山路,去娘家借钱。秋姥姥不敢借,怕不还。于是,秋妈妈连水都没喝上一口,一路哭着回了家。走得腿酸肚子疼,一颗热乎的心也凉得透透的了。
这是我最早听说的关于彩礼的真人真事,足够辛酸。这几年,听说过很多家因为房产证署名、彩礼多少而吵闹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邻居,因男方坚持不肯在婚前购买的房子上加上他家姑娘的名字,他就索要20万彩礼,防着将来女儿受欺负,男方却只肯出十万,双方拉锯式地谈判数月,直到女儿怀孕,接了十万彩礼,仓促结婚。婚后,各方矛盾重重,鸡零狗碎的事一抓一大把,老的、小的、婆家、娘家全面混战,日子是真过不下去了。他硬是让媳妇把闺女拉到医院引了产。女儿离婚后,他一分彩礼都没退给男方。街坊聊天,他还为自己“未雨绸缪”而得意不已。把彩礼作为婚姻保障金,结果也未能保住婚姻美满。
关于彩礼,也有让我特别感动的事,小姨中年守寡,独自一人拉扯表弟长大成人,表弟工作后,就张罗他与相恋五年的女友结婚。双方家长第一次见面的午宴上,小姨回想多年辛苦,忍不住流泪,准弟妹抱住小姨,安慰她说:“阿姨,您以后就安心享福吧。我俩结婚,我什么都不要,就图他这个人,我相信,两个人努力打拼,将来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后来,亲友们都不无艳羡地打趣小姨,说她的眼泪太值钱了,是金疙瘩,掉几颗就省了几十万。如今,表弟夫妻两人感情特别好,婆媳关系也特别融洽,不相熟的人都误以为她俩是母女呢。
亦舒笔下的喜宝为了钱放弃爱情,当她拥有很多钱后,才发现,人最渴望的,最难得的就是一片真心。
我一厢情愿地祈祷:将来,我的儿子能遇到一位真心的姑娘,愿意跟他同甘共苦,白手起家。而我也可以轻松一点,把老年生活过成喜剧片。但愿,这不仅仅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