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月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 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致富 小产业破解农村留守大难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烈祝贺“川针引线 巧手致富——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成就暨传统手工艺术展”开幕

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致富 小产业破解农村留守大难题

妇联彝绣培训班学员们(乐山市妇联提供)

藏族嘉绒妇女正在刺绣(甘孜州妇联提供)

成都市从事蜀绣的绣娘们。(中国妇女报记者 蔡锦其/摄)

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2014年总人口为8140万人,其中女性约占49%。2007年以来,四川省妇联探索以“地方具有产业基础,妇女具有发展愿望,市场具备发展潜力”的工作思路;以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与发展特色产业为攻略:搭建了妇女经济发展的大平台;激活了广大城乡妇女就业创业的热情;蹚出了“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妇女就业之路;破解了农村留守妇女、失地失业妇女、残疾妇女就业创业的难题;化解了农村留守人员面临的困难;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空村现象;构建了党政全力支持,社会普遍认同的女性手工业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灾区妇女撑起半边天

2007年,四川妇联组织在双流县、龙泉驿区农转非集中居住区举办家政、月嫂和刺绣等培训班,成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起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妇联为解决灾区19个市州妇女就业难的困境,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在社会慈善机构的支持下,在灾区板房集中居住区开展各类妇女居家就业技能培训班。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爱心企业家颜俊辉带领团队赴重灾区阿坝州调研,针对羌族妇女人人会羌绣的特点,形成《羌绣文化创意产业帮扶计划》。在四川省妇联的推动下,在阿坝州党委、政府和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羌绣帮扶计划”在汶川、茂县、理县、都江堰市等地蓬勃开展,灾区8000名羌、藏、汉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批示“震后重生羌绣,八千绣娘了得”。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全国妇联、各省市区妇联,港澳台地区妇女组织为灾区募集资金,援助灾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激发了灾区各级妇联组织着力挖掘本地特色女性手工艺术的热情;推动了蜀绣、羌绣、草编、竹编、地毯编织和年画等传统手工项目的发展;掀起了灾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热潮;形成了成都、德阳以蜀绣为主,阿坝、绵阳以羌绣为主的女性手工艺术区域性发展的趋势,培育了蜀绣、羌绣、青神竹编等一大批名优品牌。

灾区板房绣娘的产品在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下,在国内外掀起了爱心义购的热潮。当年,灾区从事居家灵活就业的妇女人均年收入上千元,帮助了灾区妇女走出了灾难的阴影,树立了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奠定了四川女性传统手工业产品的市场基础。

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妇联在第一时间向灾区妇女姐妹发出“一个女人一个家,自力更生建新家”的倡议,组织灾区妇女从事手工编织,进行生产自救与精神重建,对灾区妇女维持生计与家园重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川女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实现了农村妇女“不离乡,能增收”的就业愿望,让农村青壮年妇女留得下、稳得住。随着全省各地女性手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外出务工妇女年平均递减15%;近20万农村家庭再次有了“女当家人”, 极大地缓解了全省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困难与问题。

2014年,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批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用小产业破解农村留守大难题,取得可喜成绩,望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省委政府配套就业政策

随着四川省妇联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四川省委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2010年,四川省执行全国妇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11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省妇联系统共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66.25亿元,帮扶和带动115万妇女创业就业。

2011年,全省各地政府把蜀绣、羌绣、藏绣、竹编、年画等女性特色手工产业纳入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建立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促进了女性手工产业的提升与发展。如,成都市政府制定了《2011-2015年成都市蜀绣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推动传统优势手工业振兴发展大纲》;眉山市政府将“竹编”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青神县云华竹编公司直接吸纳50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带动了全县3万多名妇女从事竹编生产。

2012年,四川省委政府将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纳入民生工程,促进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规模化发展。四川省妇联依托省群团社会服务中心,建立了妇女手工项目库和企业、妇女需求台账,向社会发布项目需求信息,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女性手工业的发展;探索出“公司(合作社或大师)+手工编织妇女、名优品牌+公司(合作社或大师)+手工编织妇女、公司(合作社或大师)+社会组织+手工编织妇女”等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妇女与企业以经济合同为基础,权责利明晰的市场共同体。

2013年3月,四川省委政府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11个厅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意见》;四川省妇联以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统揽,制定发展妇女手工编织居家就业增收的长远规划;依托省女性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培育了“天府蜀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刺绣手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协调各类协会、商会和企业共同打造了蜀绣、羌绣、丝毯等23个手工编织基地。当年,妇女手工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

妇联组织规划发展格局

2014年,四川省妇联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模式提升到“助力妇女增收,拓展就业功能,促进赋权增能”的高度,划分川西、川南、川中、川北规模化发展的片区,形成了蜀绣、羌绣、观音绣、竹编、年画等女性手工产业聚集区;成立行业协会68个,妇女合作社189个,建立了居家灵活就业互助小组10573个,形成了农村社会妇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体系;构建了农村妇女居家就业、创业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大格局;缓解了农村治安与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增强了农村社会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

当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研究妇女手工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省发改委支持专项资金4000 万元,在2014 ~2016 年期间,建设25个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孵化园和示范基地,每个孵化园或基地补贴100 万元。目前,全省已建成手工产业基地10 个。2016年将建成的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孵化园作为妇女就业创业的总部基地,将带动更多的妇女从事居家灵活就业。

四川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金融税收优惠的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和税收减免优惠。四川省妇联在积极落实相关就业培训与税收优惠政策中,成立了以妇女手工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四川省手工编织协会。建立了112个妇女手工项目库。

四川省妇联以“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理念,指导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2830期,累计培训妇女213.27万人次;各级妇联组织挖掘传统女性手工文化艺术项目16类;扶持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女性创新人才,促进了蜀绣、羌绣、彝绣和藏绣与当代创意产业的结合,形成了普通手工产品溶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高端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商业营销模式,如“一针一线”刺绣精品曾赴巴黎卢浮宫展览;“sheme”精品鞋,成为米歇尔、罗杰斯等名人的藏品。

四川省妇联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小产业中,做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大文章,走出了妇女工作的新路子。

2014年5月8 日,国家人社部、全国妇联在四川召开全国“发展手工编织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推广四川居家灵活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喻红秋,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和部分省区市人社厅(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对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充分的肯定。

妇女居家就业公益平台

近两年来,四川省妇联在深入推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工作中,以“集合、聚合、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搭建了政府、企业、市场与社会公益力量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母亲艺术”公益平台,这是四川人传承5·12爱心公益事业的平台;也是四川妇女用“一针一线”传递感恩社会的载体。“母亲艺术”公益基金,在城镇实施“社区女性家庭手工援助计划”;在农村以“妇女之家”为阵地,推广妇女传统女性手工技艺。四川省妇联面向社会召开“母亲艺术”——四川省妇女手工产品工艺品牌发布会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造势;各地妇联围绕“母亲艺术”开展各类技能大赛与作品展览,助推本区域特色品牌成长。

8年间,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妇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益、科技等多元驱动的作用:由8000人发展到23万人、39个龙头企业、152个基地,从业妇女年均收入1.5~3万,全省女性手工业经济实现年产值46亿元。

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契合了广大城乡妇女的实际需求,激活了妇女对传统手工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热情:古老的蜀绣、羌绣、彝绣、藏绣、麻柳绣、苗绣等刺绣艺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传统的年画、夏布画、竹雕、根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大放异彩;溶入时尚元素的钩织、竹编、棕编、藤编熠熠生辉;蜀绣、羌绣和藤编等获批为国家地理保护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四川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女性手工艺术,助力城乡妇女居家就业灵活创业,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吴旭专访

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川针引线 巧手致富——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暨传统手工艺术成就展览”开幕之际,中国妇女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旭。

中国妇女报记者:四川举办专题展览出于怎样的考虑?

吴旭: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是全国妇联多年来开展妇女脱贫致富与女性经济发展的缩影。“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全国妇联以及各市省区妇联组织的无私支持下,四川省妇联围绕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在灾区开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工作,进而推进为全省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和破解农村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争取省委省政府把妇女手工产业发展纳入了统筹城乡发展和“两化”互动战略,获得了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支持,形成了全省妇女手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发展的大格局。目前,全省从业妇女23万人,实现年产值46多亿元。专题展览是全川妇女姐妹感恩全国妇联与各省(区、市)妇联的情怀,也是四川妇联组织探索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实践工作汇报。

中国妇女报记者:四川省妇联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合作方式?

吴旭:长期以来,全国妇联对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给予了极大地关怀与支持,历届全国妇联领导都曾专程赴四川进行调研指导。2014年5月8日,国家人社部、全国妇联在四川召开全国“发展手工编织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期间,沈跃跃副委员长、宋秀岩主席亲临会议,并深入郫县安靖镇妇女居家就业蜀绣基地和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研发基地——“一针一线”进行工作指导。全国妇联孟晓驷、崔郁等领导多次赴四川指导工作。2014年10月,邓丽书记赴四川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如何服务基层专题调研,希望四川省妇联在博物馆举办特色品牌工作的展览,为全国各省(区、市)赴京举办专题展览摸索经验。四川省妇联党组积极响应,形成了展览由全国妇联发展部和四川省妇联主办,中国儿童博物馆承办的合作项目。

中国妇女报记者:展览的主题是什么?

吴旭:“川针引线 巧手致富——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暨传统手工艺术成就展”,以富有四川地域特色的蜀绣、羌绣、彝绣和藏绣的刺绣为主,各地市女性手工产品为辅,着重呈现妇联组织扶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从工作思路的转变到推动女性手工产业成规模发展的历程。筹备期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把征集作品的过程,作为面向社会宣传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从业妇女的参展热情,呈现给首都观众的作品,充分展示出四川妇女感恩奋进、坚韧自信的精神面貌。四川省妇联首次举办这么大型的展览,经验还很欠缺,我非常希望参观展览的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省(区、市)妇联的姐妹们和广大观众留下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妇女报记者:展览对四川妇女工作的意义何在?

吴旭:这次展览是贯彻落实全国妇联和人社部在四川召开现场会议精神的成果之一,也是四川妇联以服务妇女需求为导向,抓住妇女“生计线”,编织“就业网”,着力创新妇联工作举措实践活动的呈现,其意义在于:通过展示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丰富多彩的产品,拓展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带动全省更多的贫困妇女加入居家就业创业的行列。这次展览是四川各级妇联组织引领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身活动;是四川省妇联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引领广大城乡妇女投身四川女性经济腾飞的新起点。

观众指南

●参观地址: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路9号(即长安街全国妇联办公大楼背面)

●展览时间:2016年1月5日——3月10日(节假日照常开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公交路线:1路、99路,北京站口东

●地铁路线:1号、5路东站B口出站

●领票办法:凭身份证、驾驶证、护照、学生证、工作证等到售票处免费领取当日参观门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