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鹏
6年前,武汉 “生命阳光”儿童安全自救自护教育项目发起人王辉还是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目睹过孩子因为家长缺乏急救知识而痛失生命的悲惨场面,随后便萌发了面向公众开展免费急救培训,把基本急救自救技能传授给更多人的想法。
然而,“生命阳光”成立之初,却经历了很长一段艰难历程,场地和经费问题始终困扰着“生命阳光”的成长。 2014年7月,在参加了湖北省妇联发起的“公益木兰”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后,“生命阳光”终于迎来了转机。那次大赛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公益项目,经过专家的评审和近50万网民的网络投票,“生命阳光”从286个应征项目中脱颖而出,并入驻了新成立的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这里,所有公益项目都能得到资金、场地、培训、评估等方面的支持。
“妇联组织要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就应当从她们的需求出发寻找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湖北省妇联主席彭丽敏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我们举办‘公益木兰’大赛,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目的,就是希望从项目征集中发现群众需求,并集结更多像‘生命阳光’这样的专业社会组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强化妇联组织的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妇女儿童的新平台。”
彭丽敏认为,当前,妇女儿童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许多问题都急需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妇联组织要想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把服务妇女儿童的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具体,必须变目前仅依靠妇联干部“自己做”的现状,引导和协调各类社会力量“一起做”。组织培育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使之在妇联的引导和影响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独立开展工作,将有利于形成更加专业、规范、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妇联的服务方式由过去活动化的“大水漫灌”变为项目化的“精准滴灌”,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样化的服务。而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是这样一个对接了妇女儿童需求、社会组织服务和社会资源的新型平台,能有效地聚合起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妇女工作由依靠妇联“自转”向妇联引导社会资源“公转”转变。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 “公益木兰”项目的运行情况良好。大赛所征集到的公益项目紧扣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关爱、女性创业就业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契合了妇女儿童和家庭的迫切需求。孵化基地则将众多社会组织紧紧吸引在妇联身边,将社会的爱心力量汇聚到妇联周围,将专业化的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和社区,有效延伸了妇联工作的手臂,实现了妇联组织与妇女儿童需求的精准对接。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日常的急救知识。”走进位于武汉市中北路的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志愿者们正在“生命阳光”的课堂上为孩子们讲授急救实践课程,在实践环节,家长当“模特”,孩子们止血、包扎,像模像样。
王辉告诉记者,自项目启动至今,“生命阳光”已经在武汉各大中小学、社区、企业举办了70多场亲子安全自护急救培训,超过7000人次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参加了培训。现在,“生命阳光”已经形成了标准化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加强。在不断尝试创新中,“生命阳光”还拥有了亲子急救包、急救自护标准化手册、亲子急救自护体验教室等成果,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除了“生命阳光”,孵化基地的许多项目也都获得了快速地成长,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针对留守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孵化基地启动了 “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帮扶项目、 “天使妈妈”留守女童保护志愿服务等多个公益项目。其中女童安全自护项目多达11个,这些项目通过开设女生课堂、加强家校协同、建立中小学生性侵案件及时报告制度等手段,有效提高了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家庭监护人与学校的责任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女童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
针对留守妇女、贫困妇女、残疾女性等妇女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孵化基地实施了“以渔”女性就业互助项目,迄今为止已成功帮助3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扶持200多位贫困女性微商创业,间接受益者达到5000余人。
此外,孵化基地还实施了“健全关爱农村老年妇女社区服务体系”项目、蒲公英亲子阅读种子计划项目、赛家风公益联盟等多个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本化的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部项目的受益人群已接近百万。
“第一年入驻我们基地的公益项目有30个,今年又增加了36个项目。今年7月份,我们邀请第三方做了一次中期评估,所有项目的得分都是良好以上。”孵化基地负责人邹义均介绍道。2015年,基地推行了项目招标制,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将妇女儿童需求分为8大类25个方向,面向社会重点招募妇女儿童素质提升、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和谐家庭建设等方面的公益项目,让孵化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同时,基地今年还更加注重增强社会组织链接社会资源的能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通过对接爱心企业,发起社会众筹等方式,66个公益项目已总共链接起了9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做社工真的很接地气,参与公益项目确实提高了妇联干部的工作能力。”邹义均表示。自“公益木兰”大赛举办以来,许多原来对社会工作“零认识”的妇联干部都开始主动报考社工师。在孵化基地的示范带动下,许多基层妇联也开始切实推行工作职能目标化、目标工作实事化、实事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方法,通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服务满足妇女群众的需求。各市州妇联除承接“公益木兰”项目外,还另外实施了145个公益项目,项目资金总额达到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