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云
“厅官裸奔”的剧情,终于反转了——城管道歉,双方言和,然而并没完……“厅官”又道歉了——还能不能一起好好地维权?
凡剧情,就一定会反转,除非它不是剧情——这不是废话,而是要点。当维权变成“裸奔”时,这事儿作为剧情的属性,就做实了。往下,你就应该换一副心情,泡杯清茶,默默地看着他们把戏演下去。这样,作为观众的你,就会欣然接受反转带来的快感,并给这妙笔生花送上五星好评。否则,你若依旧正襟危坐、大义凛然、感同身受、今夜我们都是毕国昌……那你只能活该受虐。
那么下一次呢,下下次呢,剧情与否,其功效正在这里:它可以培养出无数的好观众,却可能慢慢地减少尚有良知的好公民。他们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但能不能在一起好好地维权,就说不准了。
这回的剧情反转,也算够彻底了。写剧本的,居然是作为正面主角的毕国昌。从三亚城管方面的简单粗暴始,以毕国昌的撒谎欺骗终。这个结局,不仅于“编剧”本人,于更多揣着良心的关注者,都被打脸了。
然而,作为高潮戏的余音,最新的剧情,是来自评论家的教诲——对“撒谎维权”不要“百般挑刺”,因为即便是撒谎,毕国昌也属于“弱者的反抗”——“作为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媒体人,他深知一介平民在遭遇公权不公对待时维权的艰难,用惯常方式维权,最后可能不了了之。所以,他用‘裸奔’来引起注意,用说谎来夸大自己的遭遇。”
作为公民、厅官和媒体人的毕国昌,到底哪个身份是可以作为撒谎的理由呢?这一点,我实在没有看出来。我只知道,尤其是作为“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媒体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撒谎,都是不应该的。特别是“在遭遇公权不公对待时”,“用惯常方式维权,最后可能不了了之”时,就“用说谎来夸大自己的遭遇”,这样的策略和机巧,只会令维权的正义蒙尘。至于“弱者的反抗”,当被用来为撒谎找辙时,只会令弱者更弱,更不堪一击,永远不会发生强弱的逆转。
言及此,包括“弱者的反抗”本身,也是需要质疑的。本属正义的伸张,却未战先怯,自视弱小,忽略了正义本身所拥有的强大实质。这是一些人在维权之前,习惯对自己的一种定性。而既然示弱,正当的争利,就变成了“反抗”,原本存在的缔约与合议,就剩下了单一的对立一条路。走不出这个误区,人们的维权之路,也就只能停留在“惯常方式”上,甚至,再“用说谎来夸大自己的遭遇”作为“惯常方式”,只能让自己弱上加弱。所能期待的,也只剩下了像剧情一样的“反转”。
据说,导致毕国昌道歉的视频流出,又被相中作为下一个反转的线索了。作为剧情,此事大概仍未完待续吧。不过,即便当作维权看,它的结局,也大可不必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