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储鑫
近日,一则杭州高三女生郭文景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新闻刷爆了互联网。不仅因为她确实才华出众,更因为她还是一个“颜值”很高的美女。
据说她的颜值得到了哈佛大学面试官的肯定,面试郭文景的哈佛大学本科校友、哈佛大学中国秘书长汤玫婕对她赞不绝口:“她在美国大学预科考试中5门满分,英语非常流利,颜值还高,简直是近乎完美。”正是这番描述,让舆论聚焦郭文景的颜值。
“颜值”是网络舆论热议的词语之一,有关“颜值”的讨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人坚信求职、晋升、恋爱都需要拼“颜值”。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快就有媒体和网民发现,郭文景是美国国籍,她的父母也都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的高才生……媒体报道时似乎有意“忽略”了这些重要的背景因素。
将“颜值”与入学考试联系起来,是性别歧视之举,是众多文明国家法律所禁止的做法。因为在入学考试、工作晋升的过程中拿女性的“颜值”说事,不只是避重就轻,而是以外表来衡量女性价值、忽略女性能力的歧视性做法。
哈佛大学应该不至于在如此明显的问题上摔跟头,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面试官确实出现了这种问题。而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媒体报道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性别刻板印象,制造了女生“颜值”与哈佛大学录用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原因,都值得反思。媒体作为社会公器,肩负着反对歧视、倡导性别平等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不仅要拒绝传播那种将女性“颜值”与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相挂钩的错误认知,还要对性别歧视的言论予以坚决的批评、挞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要对媒体和舆论习惯性地制造女生“颜值”高与哈佛大学录取之间联系的陈词滥调保持足够的清醒,谨防落入关注女性外表而忽略其品质、能力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