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袁鹏
2014年以来,甘肃省妇联在定西市渭源县、安定区等地开展“双联”扶贫,一年多来,省妇联在扶贫点进行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资金扶持、各种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的扶贫工作。特别是2015年甘肃省开展针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省妇联进一步深化工作思路、加强“双联”扶贫力度,派出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驻村驻点,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
定西是甘肃历史上有名的贫困地区,缺水、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是这个地区最为典型的特征。修路,是记者和扶贫干部、包括一些村民不约而同想到的一个问题。
路的问题,可以说是纠结了40多岁的渭源县红岘村符桃妆半辈子的心酸事。符桃妆20多岁嫁到红岘村,路的问题让她苦不堪言。
“过去山地里没有路,每到秋天打下收成的时候,要把地里的土豆运出去,只能靠人一袋一袋用肩膀背出去,一到下雨天,路上的泥泞让人根本出不了门。”符桃妆的话让记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双联”扶贫开展以来,省妇联首先考虑到了为红岘村的居民修一条路,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下,如今一条长约16.8公里的村际公路已经修成,联通了红岘村各村组间和乡上的交通,村民的出行、农产品的输送已经不再是难心事。
红岘村的村主任权平告诉记者:“没修路前,有老人小孩生病或是妇女怀孕看病,人就出不了门,要出去也只能一步步走山路。村里的农副产品也运不出去。现在方便了,六个社之间的路全部硬化了,车直接可以开到门口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省妇联先后为定西市的贫困村山林村、红岘村、聂家山村、路麻滩村等村争取修路项目625万元,使得上述贫困村的交通面貌得到改观。这一条条路,像一根根血管一样,疏通了堵塞在村民心中的困惑与纠结。
“妇联干部真为我们办实事”
在随帮扶组入户探访中,中国妇女报记者看到,妇联帮扶组的成员们对自己的结对家庭非常熟悉,一进门便和自己的“家人”唠起来。在整整一天多的时间里,帮扶组来到了每一个“双联”帮扶户的家中,组员们了解每个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同时为帮扶户送上慰问品。
针对帮扶村的各种困难情况,在双联扶贫工作中,省妇联在争取协调道路、文化广场、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还从自己的工作经费中为每个帮扶村抽出部分发展资金和互助资金等,并争取种养加项目鼓励贫困户通过开展种养殖项目致富。同时开展适合群众脱贫发展的各种技能培训等等。
在渭源县五竹镇路麻滩村,一位妇女受到省妇联双联帮扶组的鼓励,她告诉帮扶工作队的队员,自己想贷一点钱开个酿酒的小作坊,这个想法受到了帮扶组的鼓励。
据了解,甘肃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以来,省妇联还通过引进一批产业发展、饮水安全、培训、种养加项目助力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并从自己有限的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作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资金。
后记
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甘肃省妇联党组提出了妇联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特别是通过“双联”工作深化拓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省妇联特别通过大力开展培训、探索“两癌”贫困妇女救助等新模式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省妇联在先期派出三名年轻干部到“双联”村挂职帮扶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妇联再次派出一批干部担任帮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常驻帮扶村指导、协调扶贫、脱贫工作。这些年轻干部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坚持工作在扶贫第一线。
驻村干部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资金、项目的帮扶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希望通过和村民们的相处、交流,激发起他们的发展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