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名婴儿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产儿,其中有100万名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我国每年约有180万名早产儿出生,占新生儿总数的1/10。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阶段性增加。早产的常见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感染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遗传因素也会产生影响。从医学角度而言,即使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恰当的护理也能够挽救3/4以上的早产儿。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早期干预训练,远离早产并发症”。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也启动了第二期“早产(儿)干预研究项目”,希望推广“袋鼠式护理法”,控制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专家指出,母体因素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要避免早产发生,做好孕前检查、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同时,家长要把握早产宝宝出生第一年的追赶性生长黄金时间,采取科学手段促进孩子体格和心理行为的健康发育。
■ 闻唱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80万名早产儿出生,占到了新生儿总数的1/10。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早期干预训练,远离早产并发症”。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启动了第二期“早产(儿)干预研究项目”,希望推广“袋鼠式护理法”,控制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在实现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质。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对早产儿的定义,将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体重低于2500克,头围在33cm以下。这些过早出生的婴儿生命力弱,需进行特殊照料。专家介绍,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继肺炎之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名婴儿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产儿,其中有100万名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研究显示,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存活下来,也将面临终生残疾,包括学习障碍和视力、听力问题。
我国与巴西、印度、尼日利亚和美国共同被列为早产儿数目最高的国家,据估算,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基数也将随之变大,再加上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因此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阶段性增加。
那么,导致早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如何做才能有效避免早产的发生?
母体自身因素是早产首因,12类准妈妈最易早产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副主任李冰肖介绍说,孕妇感染、炎症是最主要的原因,与早产有着直接关系。另外,高龄产妇、双胎及多胎妊娠、孕妇精神压力大、空气污染等对早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李冰肖说,虽然发生早产的原因至今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但专家在临床病历分析中发现,大部分早产原因都与母体自身相关。据专家分析,有12类准妈妈最易发生早产。
1.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女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都市人群中约七成女性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过大、身体长时间处于疲惫状态、吸烟,部分女性作息日夜颠倒。尽管很多女性有怀孕计划后会有所改善,但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妈妈的身体健康,从而也影响宝宝的发育。
2.存在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当怀孕女性存在下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时,对于宝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最常见的是引起胎儿的流产、早产等。
3.子宫颈内口机能不全的女性。有些女性由于自身的子宫颈内口机能不全,如子宫颈变短、形态为漏斗状,易出现早产。造成这种问题多是由于宫颈创伤(既往流产刮宫)或宫颈手术(如宫颈锥切)所致。
4.既往有早产史的女性。有研究表明,如果在生第一胎时出现了早产,这样的女性在怀下一胎时出现早产的概率比无早产史的女性高出近3倍;如果前2胎均属于早产,则第三胎会有超过三成的概率仍然早产,且会发生在以前早产的前后2周时间内。
5.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女性。宫内感染也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绒毛膜羊膜炎可引起宫内感染,也常引起胎膜早破而发生早产。
6.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女性。如果家族中有反复早产的情况,这样的女性也要小心了。有研究提示,早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7.子宫发育异常的女性。在子宫发育异常的情况中,双角子宫是常见的一种,其早产率高达14%~30%。双角子宫妊娠后易发生胎位异常,臀位、横位发生率较正常妊娠高,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也较高,胎盘容易在早期剥离,胎儿宫内窘迫及IUGR的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高10倍。而弓形子宫常为横位,也是对胎儿极为不利的。
8.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如心脏病、肾病、肝病、糖尿病、重症肺结核、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这类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也很高。
9.情绪激烈波动的女性。女性在孕期因为各种因素出现担忧的情绪,并且受到一些意外刺激造成情绪起伏过大,就会诱发宫缩现象,并且使血管收缩加剧,易引起女性发生早产。
10.双胎妊娠的女性。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彭萍介绍,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有子宫腔相对狭窄胎盘血液循环障碍,其早产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2~3倍。
11.有过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彭萍指出,人工流产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有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等,再次妊娠时可出现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增高、围产期死亡率增高、产前、产后出血率高、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增高等并发症,尤其是并发宫颈损伤的准妈妈早产的风险更高。
12.高龄孕妇。孕妇年龄大于35岁以上属于高龄孕妇,与早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做好孕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可有效避免早产发生
专家指出,在发生早产的各种原因中,除了先天性生殖畸形外,大都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专家强调,及时准确的产前检查是预防早产的有效手段,必须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高危人群要进行早期和适宜的围产期保健。例如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低胎盘早期剥离发生率,发现前置胎盘后要及早治疗,纠正贫血。对于有心脏病的孕妇要加强管理,普及孕期保健常识,尽量避免感染等预防措施。
彭萍建议,对于存在早产的高危人群而言,具体还要从孕前咨询和孕期保健两方面着手,在孕期更要注意6大生活细节。
1.全面的孕前检查。在夫妻两人决定要孩子时,应该先进行孕前检查。如果女性有产道感染存在,孕前先需要彻底治疗。
2.远离妊娠高血压症。妊娠高血压对于每个孕妇来说都是很危险的,准妈妈要控制饮食中盐分的摄入,以免体内水分过多,造成身体水肿,避免因妊娠高血压而诱发早产。
3.早睡早起,节制性生活。怀孕女性在孕期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早睡早起,避免让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在夫妻生活中应避免激烈性爱,到了孕晚期,有流产或早产史的孕妇更需要注意。
4.行走谨慎,保护腹部,不要跌倒。孕晚期孕妇动作会变得更迟缓,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尤其是上下楼梯、进出浴室,平底鞋要合适,下肢不做剧烈活动,以免造成下腹充血。不要拿重东西或拿高处的东西,以免碰到腹部。
5.减少出行,外出需有家人陪同。怀孕8个月之后,孕妇就尽量不要长途出行,尤其是避免飞机出行及震动较大的交通工具。外出时必须保证身边有家人陪同,以防万一。
6. 保证休息,身体有异常需及早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故、烦恼、疲劳,甚至噪音都能引起早产,孕妇要注意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注意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尤其是怀双胞胎的孕妇更要多加小心。也可以征求主治医生的意见,对于各种可能引发早产的疾病,通过积极纠正来改变。孕妇在家如果发现自身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四大早产征兆,准妈妈应提前了解
在妊娠28周后,也就是在怀孕晚期,准妈妈需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有早产的征兆。孕晚期如果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说明有早产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千万不能自行处理。
1.下腹部变硬。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胀大,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几乎不伴有疼痛,其特点是常在夜间频繁出现,翌日早晨即消失,称之为生理性宫缩,不会引起早产。但如果下腹部反复变硬且肌肉也有变硬、发胀的感觉,至少每10分钟有1次宫缩持续30秒以上,伴宫颈管缩短,即为先兆早产需尽早到医院检查。
2.子宫颈扩张。孕29~36周时,子宫收缩频率每10分钟2次以上,准妈妈会开始感觉到酸痛、腹痛及有持续性下背酸痛;严重的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加及阴道出血。如果子宫颈的扩张比初次检查时超过1cm,应该就是早产的阵痛,这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早期破水。准妈妈在怀孕29~36周期间,如果阴道中有一股温水样的液体如小便样无法控制地慢慢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是早产的征兆。一般情况下破水后阵痛会马上开始,此时需要把准妈妈的臀部垫高,最好让她平卧,使用干净护垫,马上送医院就医。
4.阴道出现血性分泌物。少量出血是临产的先兆之一,但有时宫颈炎症、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时均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时出血量较多,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相关链接
早产宝宝别错过一岁前追赶性生长黄金期
一些早产儿因为在妈妈体内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出生之后伴有各种疾病。特别是出生体重在750克以下的宝宝,即使能够存活成长,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视力、听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比如脑瘫的发生率达到20%,学习障碍的发生率也在50%以上。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从医学角度而言,许多简单易行的办法都可以有效应对早产问题。即使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恰当的护理也能够挽救3/4以上的早产儿。这些护理包括产前注射类固醇,以加强婴儿的肺功能;母亲抱着婴儿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并进行频繁的母乳喂养;以及婴儿复苏措施等,但遗憾的是多数早产儿并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副主任李冰肖表示,做好早产儿的护理,早期干预是关键。早产儿的家长不能太焦急,但也不能太过等待。“等到孩子太大了再去做康复,就为时已晚了。一定要抓住早产儿恢复的黄金时期,因为孩子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肌腱也更容易拉伸。”她建议,早产儿须每个月看保健医生,定期做生长发育评价。
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慧提醒,在早产宝宝出院后,家长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把握孩子追赶性生长的黄金时间,二是采取科学手段促进孩子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
什么是早产宝宝的追赶性生长?朱慧介绍,追赶性生长指的是早产儿出院后需要加速追赶由于早期营养不足而落后的生长速度。追赶性生长的最佳时期为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年,从出生至出院,医生为宝宝带来良好的营养呵护;出院后至1岁则需要家长提供较足月儿更高的营养支持。
“出院后强化营养可以应用至矫正月龄3个月到矫正月龄1岁,具体时间应以医生指导为准。”朱慧提醒,早产儿通常有两种月龄:一种是实际月龄,从宝宝出生日算起,计算宝宝的年龄。一种是矫正月龄(也叫“矫正胎龄”),根据宝宝的预产期计算,纠正到40周,开始计算。
朱慧表示,追赶性生长是早产儿宝宝早期发育的特殊潜力,如果家长能很好地把握住这段时间,合理喂养、定期接受专科大夫的随访建议,宝宝就有可能在理想的时期内追赶同龄足月儿的发育水平。不过,追赶性生长不是越快越好,一味过度追赶,也要警惕肥胖风险。
1.加强营养是基础。李冰肖表示,早产儿在出院后对营养的需求比足月儿更高,因此母乳喂养时还需要补充母乳添加剂,添加的时间和剂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那些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建议妈妈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另外,早产儿出生1周后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出生2个月后开始补铁。
2.早产儿抚触按摩。在新生儿诊疗保健中心,医院的护理人员每天会给早产宝宝做1~2次抚触按摩,通过触觉的刺激增加他们的免疫力和体重。在早产儿回家后,家长应继续给宝宝做全身的抚触刺激,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早产儿的器官和感官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抚触可以刺激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于早产宝宝来说尤为重要。
3.做听力和视力锻炼。除了抚触外,家长还须给早产宝宝做注意式训练,比如跟宝宝眼睛对着眼睛,逗宝宝说话,或者是买一些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李冰肖说,图卡也是有阶段性的,一开始是黑白的视觉刺激图,让宝宝的眼睛跟着来回追看,慢慢再换成颜色鲜艳的实物或卡片。当然,母子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最好多跟孩子说话,母亲的脸是宝宝最喜欢看到的”。 (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