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红
在河北宣化四中有一位副校长,被大家称作不穿军装的“军代表”,她就是总参某基地干部张德兴的爱人郝建红。
在郝建红看来,进了军人的家就等于进了部队的门,“嫁给军人就是半个兵,就要准备多挑担子。”作为有21年军嫂身份的郝建红,不仅用心经营小家,让丈夫全身心投入科研,还热心地帮助身边的军人家庭。
得知部队家属院里哪家孩子上学难,她就忙前忙后协调,“谁都有犯难的时候,大家都来帮一帮。”一些“军娃”的父母顾不上家时,郝建红就经常把孩子们接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饭、辅导功课,对基础稍差的孩子,她帮助“量身订制”学习计划,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问题,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学校,“军娃”们都知道郝老师的家在哪儿,几乎每周都有几个孩子到她家里去吃饭和补习,去郝建红家的路也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们最熟悉的路。郝建红说:“孩子是家人的希望,孩子在我家,家长们都放心。”她也时常会收到“军娃”们亲手制作的贺卡和小礼物,那是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郝建红常说:“军嫂也姓‘军’,为部队做些事是应该的。”每年战士考军校前,郝建红也跟他们一样紧张忙碌,她协调所在中学开设“苗子培训班”,为战士补习功课。她自己还经常到连队给战士一对一带教,回家时往往都到深夜。校领导打趣说:“你家老张单位的事在你这儿永远都是大事。”18年来,在郝建红的帮助下,200多名军人子女得到了良好教育,近百名战士圆了军校梦。
莫小军
1990年,莫小军和车著明都在一个氮肥厂工作。莫小军是电焊工,车著明是设备科长。那年秋天,车著明考上研究生,两人开始了相隔千里的恋爱。车著明毕业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们结婚时没有彩礼、没有酒席,就连一个铜戒指都没有,但莫小军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
车著明永远把工作看得最重,把时间看得最宝贵,23年来痴迷于科研,长期以办公室为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奖20多项。莫小军常说,自己在事业上帮不了丈夫,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老人孩子,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丈夫做些合口饭菜,让他能够安心工作。
航天是高风险事业。和许多家属一样,只要丈夫一进发射场,莫小军心里就不自觉地紧张起来。2010年,中心执行嫦娥二号发射任务,莫小军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车著明的身影。“只见老车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像个猎人一样在寻找着什么,平时就有点儿驼背的他,此时腰更弯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老车和同事们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感受到了作为航天人家属的那份自豪。”
10多年前,车著明的同学开出40万元年薪请他去公司发展。面对优越条件,夫妻俩陷入矛盾中。最终,莫小军替丈夫下了决心:“不是不想过好日子,但这里有你热爱的事业。选择40万元,无非是银行卡上多个“0”,我知道,你要的是那个“1”,一份事业、一个信仰,咱们就在这里安安心心干一辈子吧。”
韩淑婷
2012年9月25日,万众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役。在“航母梦”的背后,凝结着许许多多像辽宁舰保障中心军士长李波和妻子韩淑婷一样的官兵及家属们的无私付出。
“我要去航母上了”。2009年,李波和韩淑婷新婚不久就要面对长期分离。韩淑婷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韩淑婷放弃了应聘的教师职业,回到老家照顾公婆。
三年后,韩淑婷怀上了双胞胎,全家人都兴奋不已。而此时,航母建设也进入攻坚期,为了不让丈夫分心,来队探望的韩淑婷拖着5个月的身孕回到老家,然而一个月后,她流产了……而此时婆婆刚做完化疗,公公身体也不好都需要人照顾,韩淑婷在医院日夜陪护婆婆。巨大的开销也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韩淑婷省吃俭用,攒下钱先紧着公婆看病用,身体虚弱的她还跑到外面打零工。生活是挺过来了,但两年后再次怀孕的韩淑婷却又一次流产,医生鉴定是以前坐月子时落下了病根。匆忙赶来的李波心如刀绞,韩淑婷却坚强地说:“只要你能安心工作,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2014年年底,李波面对留队和退伍的选择时,韩淑婷对丈夫说:“你在部队好好干吧,航母事业才刚刚起步,正需要你们这样的‘种子’。等我身子好了,就可以打工挣钱照顾父母。”在妻子的鼓励下,李波郑重地交上了留队申请,继续从事他热爱的航母事业。
卢坤洁
她是善解人意的军嫂,全心全意地追随、支持着爱人;她是任劳任怨的儿媳,面对长期卧床丧失意识的婆婆,坚持多年行孝床前不离不弃;她也是百折不挠的女强人,总能精明果敢地抓住商机。这就是被北京市人保局、民政局等6家单位联合表彰为“随军就业好军嫂”的卢坤洁。
2002年,月薪过万的卢坤洁毅然辞掉了在河南信阳某公司高管的职务,只因为公司是恋人邓棋泉所在单位的定点供货商。卢坤洁从头打拼,只身一人到北京学习深造。回到信阳后,又红红火火地开办起了坤泉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邓棋泉调到空装政治部。卢坤洁咬牙处理掉了已经盈利的公司,跟随爱人一起到北京发展。这位“80后”军嫂从最基层的电脑器材推销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2009年她与朋友共同创建了绿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苦心经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拥有员工近300名、注册会员50余万,与新浪、搜狐、百度等知名网络媒体达成深度合作,2012年获得搜狐公司中国区年度销售冠军,迈入全国同类购物网站三强之列。全球知名风投公司老总专程到北京洽谈投资合作,但卢坤洁明白,巨大利益背后意味着巨大的付出,并且经常出国出差就照顾不了家庭。考虑到军人家庭的身份和其他因素,她放弃了合作。作为军嫂,卢坤洁深知军人的不易,她的公司先后安排了30余名随军家属、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就业。她常常告诉同事:“人要靠本事吃饭,作为军嫂,更要展现自己的独立、自信和成功,活出自己的精彩。”
张文杰
6年前,中建八局女员工张文杰与空军某基地干部彭群峰结婚,第二天丈夫便匆忙踏上了外出执行任务的列车。张文杰一个人学着适应陌生的环境。“嫁军人就不能哭哭啼啼,想拥有更广阔的世界,首先要展示最努力的自己。”
张文杰一边经营小家,一边在工地上做技术员。三伏天里别人守着空调房,她却辗转十几个工地研究工艺。几年时间,在大连、扬州、杭州、北京的各个工地,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每次刚到工地,因为看起来年龄小,业主难免会有质疑,但是项目做完,都得到业主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佩服和欣赏她做人做事“万事有交代”的精神。10年时间,张文杰成为分公司的总工程师、唯一得过鲁班奖的女员工。
随着口碑越来越好,张文杰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几乎每天加班熬夜,感冒了怕犯困不敢吃药,上火流鼻血用水洗洗就继续工作。孩子出生后,她产假未休满就带着婆婆和孩子住进单位宿舍。白天照顾老小,晚上工作实在抽不开身,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照顾。但她并不觉得苦,用心做好每件事是她的职业理想。2013年,张文杰作为第一个踏上非洲大陆的女性技术人员,带领她的团队为在建3个亿的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被国外设计监理团队评价为“A VERY GOOD TEAM”。她常说,“年轻人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石一艾
“嫁给老谭啊,最多的事就是等待。”石一艾深深地感慨。作为二炮某基地高级工程师的谭清泉平均每年有200多天都在洞库阵地,妻子石一艾有时甚至想和谭清泉吵一架也变成奢望。
2003年,石一艾重病住院,恰逢谭清泉在外执行任务,儿子只能临时停课回家照顾妈妈。因为严重失血,石一艾经常神智昏迷,但每当清醒时都要叮嘱儿子,“不要怨你爸,他的工作很重要,家里的事情我们娘俩解决就行了”。
当年,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石一艾辞职回家,一心照顾老人、料理家务。结婚30年来,家中7名亲人去世、儿子结婚,这些红白大事都是石一艾一手操办,邻里都说她是“一个媳妇顶过一个儿子”。她经常向亲友解释:“别怪清泉,他在部队忙……”
刚强的石一艾对丈夫却是万般柔情。2011年,谭清泉被诊断为肺癌,石一艾见到谭清泉后,忍不住扑到丈夫怀里失声痛哭。此后,石一艾半分也不敢离开丈夫,可谭清泉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每天依旧加班工作。看着家里堆满的药瓶,石一艾多少次想狠下心来让谭清泉提前退休,但看到他待在家里坐卧不宁的样子,还是松了口,没敢提一句让他分心的话。她知道对丈夫而言,导弹事业比生命更重要。
每次微笑着送丈夫上班后,石一艾总要背身抹去泪水,她告诫自己哪怕知道是最后一次送丈夫上班,也不能有丝毫难受,让他去圆自己的导弹梦,他的生命才不会有缺憾。石一艾说:“我要支持他走完最后的军旅生涯,不让他留下遗憾。”
漆桂荣
在东北某无名山顶,驻扎着沈阳军区某科研站点。这也是身兼军人、军嫂双重身份的漆桂荣转战的第三个山头了。为啥离不开深山?她说:“这是命,更是爱!”
“到一线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99年,漆桂荣和丈夫沈阳军区某局干部丁国威初登无名山,一个在山这头,一个在山那头。为更好照顾丈夫,漆桂荣申请来到山这边。可丁国威还没缓过高兴劲,漆桂荣就与他“约法三章”:工作时间不谈私事;工作安排不搞特殊照顾;家里的事漆桂荣承担。
事业心强的小两口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不断刷新的科研成果也让同事侧目,漆桂荣怀孕的喜讯更让夫妻俩激动不已。然而,不幸的消息却突然降临,有孕在身的漆桂荣值班时,突觉腹部剧痛……漆桂荣还是没能保住孩子,医生告诫她:5年内不能要孩子。曾经的喜悦瞬间化为乌有,丁国威用头猛磕着床架,“是我让你太操劳,是我对不起你。”漆桂荣心酸又心疼,“你守深山我守你,老天会可怜我们,再给我们一个孩子的。”2009年,丁国威转隶到艰苦的抚远山头,由于人手短缺,工作难以开展。“我要去帮他!”危急之时,漆桂荣提出申请。朋友劝她:“想要孩子就别折腾了。”漆桂荣却说:“我俩都是搞业务的,不能离开岗位,只要俩人在一起,走哪都是家。”不久,漆桂荣放弃哈尔滨的工作,跟着丈夫到高山站点,这位36岁的高龄产妇直到怀孕7个月时仍在值班,在她看来这是亲情的需要,也是使命的召唤。她用军人的臂膀扛起了军嫂的称谓,又用军嫂的执着诠释了妻子的担当。
何锦玉
在朋友眼中,何锦玉的人生就是一段传奇。1998年,24岁的何锦玉已是公司部门经理,拥有让人羡慕的年龄、让人渴望的事业,但何锦玉没有走上职场成为想象中的“赢家”,她选择做一名军嫂,虽然家人极力反对,但何锦玉走得很坚决。
跟随装甲某师干部瞿卫国到北京,为了谋生活,何锦玉租住在不足5平方米、离丈夫单位足有18公里远的群租房里,每天凌晨四点半赶公交车上班,她跑人才市场、做广告装饰、当超市销售,跑遍了北京13个区县,吃“闭门羹”、遭白眼那是家常便饭,只为给丈夫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然而,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得长相厮守的愿望很难实现,“独自等待”成了家中的主要场景,伺候老小成了主要工作。婆婆患肺癌,母亲患肺气肿,每月药费近万元,请不起保姆、丈夫搭不上手,何锦玉硬是一个人撑下来,生完孩子还没出月子,就下床干家务。一段时间下来瘦得朋友都没敢认她,何锦玉说,“以前没受过啥苦,现在平衡了。”
这个重情义的湖北姑娘不仅全身心地操持家务,还力所能及地帮助丈夫单位的官兵,被战士们唤作“暖心军嫂”。战士小王性格孤僻、不合群。一有空闲,何锦玉总惦记着把小王叫到家里吃顿饭,和小王说说宽心话,还经常给小王买几件新衣服。何锦玉的热心肠是大家公认的,她搭起的“鹊桥”让12名大龄官兵喜结连理。何锦玉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只要是家里的事、部队的事,我都要认真去做。”
姜 楠
想起2013年8月3日,姜楠如钢针扎在心尖。那晚,年仅28岁的丈夫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上士冯战峰因救落井群众壮烈牺牲。
“战峰没有死,等会儿他就醒来呢!”姜楠紧紧搂着丈夫冰冷的身体,歇斯底里地大喊着……当一切都没有了生息,她彻底地绝望了,只剩下号啕大哭,奔涌不息地流泪。一夜间痛失爱人,姜楠灰死的心实在回不过神来,她每天给丈夫打电话发短信。那些日子,她总想一死了之到天堂陪他。
“嫂子,你要挺住,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冯战峰牺牲后,许多战友都宽慰姜楠。爱有多深,责有多大。“我要好好活,把公婆和孩子照顾培养好,才是对丈夫最好的报答。”姜楠决心完成她对丈夫的誓言。她把年迈多病、几近崩溃的公婆接到家里,精心伺候。老两口看到劳累的儿媳,再三含泪劝她改嫁,姜楠哭着说:“战峰是走了,可他还有爹娘呀,不也是我爹娘吗?您放心,有我和孩子吃的,就有您吃的。”
然而,姜楠的父母也常年患病,有人劝她从丈夫的抚恤金里拿一些用,她说:“这钱不能动,这是国家给战峰父母的养老钱和孩子的抚养费,如果花到别处,对不起天堂里的战峰。”为了持好家,她一边打工,一边在春种秋收时帮小工,挣点力气钱补贴双方父母家用。为让儿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微笑着对待生活;为让儿子学会坚强自立,她常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像爸爸一样的好人。”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为爸爸自豪,将来我也要当兵。”
刘 芳
伏牛山沟的尽头,半山坡上坐落着几间房子,周围除了荒山还是荒山……
2009年,刘芳辞去四星级酒店的主管工作,跟着丈夫济南军区某仓库军士长邓郴随军到部队,经过大车小车一路颠簸。刘芳第一次看到了简陋的营房,当时就傻眼了,一张床、几只碗就是过日子的家当,哨所离最近的乡有20多里,走路10多里才有公交站,就连买米买菜都成了难题。
环境的巨大落差没有吓倒这个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坚强的刘芳努力适应“夫妻哨”的生活,打小没做过家务的她从洗菜、淘米、煮饭开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改变自己、改善环境,她收拾房间、打理院落、开垦菜地,围起篱笆养起鸡、羊、兔子,光鲜的白领有模有样地当上了“山沟主妇”。
邓郴告诉她:“夫妻哨,夫妻哨,夫和妻都有编制,你虽然不穿军装,也是个兵。”夫妻俩以哨为家,以山为伴,丈夫白天去作业区工作,刘芳就带着孩子和军犬在库区巡逻;夜晚,夫妻二人一起看守洞库。伏牛山的冬天特别阴冷,刘芳和孩子有时一天都不敢出门,邓彬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刘芳明白丈夫的心思,宽慰他,“我嫁给你,也嫁给了你的事业。你事业有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寒来暑往,刘芳已经完全融入哨所生活,她一有空儿就去队里跟新兵聊聊天,教他们洗衣服、缝被子,还当起了军营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成为官兵的“知心大嫂”。自从来到部队,刘芳学会了各种农活,山风吹干了细嫩的皮肤,阳光晒黑了洁白的脸色,但哨所精神却在她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余梦婷
2010年7月,余梦婷与方君相识并相恋。2011年10月,方君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还没过门的余梦婷不顾亲友的劝阻和邻居的议论,主动住到方君家,并在电话中对方君说:“你就好好在部队工作,我会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好你爸妈!”
“别人家的媳妇进门就有车有房,小余进门看到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老人因病精神焦虑,也常常心疼儿媳。但对于连“蜜月”都是在病床前度过的余梦婷来说,嫁给方君就没再幻想安逸的生活。婚假期间,部队因有紧急任务,方君提前归队,把重病缠身的老父亲交给了新婚的妻子。“你就放心走吧!”余梦婷坚强地说。喂药、喂食、洗衣、做饭……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没有让这个“90后”女孩放弃,她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公公做完胃切除手术后,疼痛剧烈难忍。为缓解疼痛,挺着大肚子的余梦婷经常整晚整晚地为老人按摩,直到公公入睡。为安抚公公的心情,余梦婷每天给公公看方君的照片,讲有趣的故事,还拿着小宝宝的B超照让他开心。
公公临终前拉着方君和余梦婷的手,流着泪说:“小余像亲闺女一样照顾了爸一年多,你要一辈子对她好……小余是我们的恩人!”方父走后,为挣钱照顾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婆婆,余梦婷坚持到纺织厂上班,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让她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方君有时心疼地对妻子说,“拖累你了,欠你的太多”。余梦婷却总是笑着说:“只要你安心工作,我虽然累点儿但心里踏实。”
崔永霞
2002年2月21日,是崔永霞一家永远的噩梦。正在组织实投的第一集团军某旅干部李冠清为保护投弹失误的战士,被炸成重伤……赶到医院的崔永霞看到满脸弹片的丈夫后,一下子瘫倒。经历了大小7次手术,签了10余次病危通知单。昏迷中的冠清虽勉强从鬼门关上回来了,却成了“植物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崔永霞开始了艰难的陪护生活,每个难熬的夜晚,她都把那100余封情书反复读给冠清听:“你是我的世界,我愿意与你相拥相伴到老……”
150天的深情呼唤、悉心照料,本已经被判“死刑”的冠清终于苏醒过来。然而心酸的公婆却拉崔永霞去办离婚,老两口哽咽地说:“闺女,爸妈欠你,这是我们的养老金,把婚离了,去找个好人家。”崔永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只要冠清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开他的手,因为他曾经让我变成最美的新娘,我是他一生不离不弃的伴儿。”
崔永霞有“三宝”,大宝是丈夫、二宝是女儿、三宝是一个绣着99个福字的“红香囊”。“红香囊”里装着一个红本子,一笔笔善款悉数记在上面。“红香囊里装着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善款、善行。留下那一个福字,就是随时提醒我和孩子不要忘记好心人的恩情,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位“铁娘子”的事迹感动了部队和驻地,很多军民从她身上看到了爱和坚持的力量,自觉加入到“拥军志愿者协会”。崔永霞原工作单位领导表态,“崔永霞的职位永远为她留着,只要她想回来,随时都可以上班。”
李 云
“这一家,军人有军人的样子,军嫂更有军嫂的样子!”在云南边防某团,只要提起军士长董建林和李云,大家无人不夸。
2006年,装备修理“大拿”董建林认识了李云。彼时,李云拥有殷实的家境,也有份稳定的工作,身边亲朋都劝她放弃和边防军人的这段感情,别自找苦吃。但这个执拗的姑娘说啥都要嫁给董建林,婚后不久,李云就辞掉了工作,只身一人来到董建林所在的县城,从此开始了“专职”军嫂的生活。
然而,本以为做好了吃苦准备就会很快适应,但从零开始的生活还是被各种困难、麻烦搅乱。要强的性格让李云很快振作起来,为了多挣些钱贴补家用,她在县城卖过化妆品、做过修车工、干过销售员,有时一天要做3个兼职,错过饭点就用饼干简单对付。她说:“就是磨破嘴、跑断腿也要把活干好。”2014年,她准确把握商机开始创业,把公司发展成为网点遍布全县的物流行业领头羊。
在同事眼中她是女强人,可在丈夫的心中,李云也有柔情的一面。作为边防军嫂,军人的苦李云最清楚也最心疼,看见一些两地分居的军嫂们常常为了生活发愁犯难,李云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她把军嫂们组织起来,成立“创业就业小组”,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她们,给她们最优惠的物流价格,十多名军嫂的就业得到保障,解除了许多军人家庭的燃眉之急。李云常说:“边防要稳固,边防军人的家庭首先要稳固。只要心中有爱,就不怕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张小红
“即使只有一条腿,也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2010年9月16日,张小红至今回忆起来仍然惊魂未定。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的左腿高位截肢,整个人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看见匆忙赶回的丈夫杨富祥,张小红再也抑制不住悲痛,“你在山上已经很苦了,我不想拖累你!我们离婚吧!我……”杨富祥将妻子一把搂入怀中,眼泪止不住地流,“不,我不会抛弃你!”
经历苦难之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她装上了假肢。半年后,她重新站了起来。
得知张小红的遭遇后,武警青海总队计划将杨富祥调到西宁,方便照顾妻子。但张小红深知丈夫对昆仑山的感情:“无论你怎样选择,我都会支持你。因为,在看不见你的地方,你就在我心里,从没有离开我!”电话中,张小红先开口。
为了让丈夫安心留在部队,张小红独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今年4月,就在张小红做胆结石手术的前一天,杨富祥接到了紧急归队命令,善解人意的妻子劝杨富祥当晚就返回了昆仑山。
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身体有残疾的她执意开了一家灯具店,期间还要操劳家务,照顾老小。婆婆腰椎不好,张小红自学治疗方法,坚持为婆婆按摩。父亲因病住院,她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细心陪护。有人问张小红“这样付出值不值?”她每次都坚定地说:“他在山上守着国,我就要在山下守好家!”
张火炬
“搞科研是老姜一辈子的梦想。我会等着他一点点康复,等着他回到岗位继续他心爱的事业。”张火炬动情地说。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张火炬和丈夫国防科大教授姜文利在返校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姜文利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基本丧失行动和语言能力。丈夫的病情让躺在病床上的张火炬几度昏厥,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张火炬面前。几天后,创伤未愈的她就日夜守在病床边陪护,定时给丈夫翻身、按摩,有时累得全身肿胀。然而祸不单行,家中的老父亲又突然中风,瘫痪在床,风雨飘摇的小家几乎要把张火炬逼到绝境,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但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必须靠自己保住全家人希望的火炬。她咬紧牙关安顿好老人、孩子,没日没夜地陪伴在丈夫身边,含着泪一遍一遍讲述他们从恋爱、结婚到生子的经历,找来丈夫的工作日记、专业书籍,从头读到尾、从早读到晚,希望能唤醒丈夫。
此时的张火炬身心憔悴、严重失眠,为了强迫自己休息,她对安眠药形成了依赖,亲友们看到她蜡黄的脸、瘦弱的身体,都不禁心疼地流下眼泪。苍天不负有心人,在熬过28个不眠之夜后,奇迹出现了,姜文利的眼睛有了轻微的抖动。当医生宣布这是醒来的迹象时,张火炬喜极而泣又瞬间瘫倒在床。如今姜文利已经可以被搀扶着站立行走,实现基本的会话和书写交流,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张火炬说:“我会一直在文利身边,陪着他一点点老去,今生嫁他不后悔!”(稿件统筹: 黄良荒 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