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储鑫
最近,微博上一位名为“正宗小胖”的妈妈在出差前,给丈夫留下了6页“带娃指南”,包括每天几点起床、吃什么、穿什么,一直到洗澡、洗衣服、如何选择外出地点,可谓是事无巨细。
母亲出差前写“指南”教父亲带娃,看似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正是这看似平常之事,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夫妻共同生育的孩子,丈夫只是在妻子出差期间才挑起重任,带娃却要靠妻子的6页“指南”呢?
带娃是母亲的专属责任吗?显然不是。可问题的关键是,社会观念在育儿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刻板印象,将育儿的责任女性化,文化、习俗乃至制度等相关因素都持续建构着女性育儿的责任。
正如那首经典歌曲中唱的那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现实生活中,妈妈育儿、带娃是常事,更是“常识”,妈妈对娃娃呵护、关爱的程度通常是无所不用其极。“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也道出了妈妈缺席对儿童成长的不利,这些话语无形之中强化了女性育儿的责任。
很显然,将育儿这一父母双方的责任和劳动“女性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加重了女性的负担,让很多女性疲于应对工作与育儿的双重压力。而男性就不存在这种压力,因为育儿被认为不是男性的责任。其实,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也忽视了父亲育儿的权利,更否定了父亲在育儿方面的能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工作岗位,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如果放任这种将育儿责任“女性化”的刻板印象将会进一步加重女性负担,加重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在我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的今天,男性也应该提升觉悟,认识到育儿不是女性的专属责任,而是共同的责任;不只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权利;不应该是一种“例外”,而应积极学习育儿技能,把育儿当作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