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代刚
2012年3月,欧凤萍被组织选派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坡六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由此她与扶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阳光、善良、乐于助人,敢说敢作敢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村民们对她一致的评价,欧凤萍说这样的评价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与激励。
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她深入到农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村务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
在驻村开展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首先注重资金筹措,改善了驻点村基础设施。她的后盾单位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只是帮扶资源极为有限,但她没有消极,不等不靠,而是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出击,用自己的真诚和毅力去为村里整合项目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和整合其他资金共计754.3万元,完善了村委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完成了9个自然屯的村级道路硬化,实施人饮工程项目,目前全村10个自然屯的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其次是注重智力扶持,不断提高农民种养技术。为使农民能掌握较全面的生产技能,根据坡六村的产业特点,重点开展种植养殖业技术培训共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7期,参加培训人数共计594人次。另外注重资源整合,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在摸清村情基础上,做好产业规划。首先是引导群众优化水稻的种植,两年来争取农机局、农业局赞助机耕补贴经费7000元、超级水稻种子600斤(价值2.1万元),建立了150亩的超级水稻示范样板点。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并逐渐形成了主打产业,涌现出一批种桑养蚕致富的典型。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特种养殖,如竹鼠、鲟龙鱼养殖等,对养殖户在政策和技术咨询等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两年来,她紧紧围绕“搞调研,找项目,带队伍,谋发展”的工作目标,脚踏实地,为坡六村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作出了贡献,得到了来宾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13年被评为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带着乡亲的嘱托扶贫
2014年4月,她离开了让她苦又让她乐的农村又回到了城区担任兴宾区扶贫办副主任职务。正如她在全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时说的:“两年的扶贫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我与坡六村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带回了乡亲们的嘱托。”
工作岗位是新的,但对于她来说扶贫工作并不陌生。记得刚到扶贫办的头半年,领导分工时她分管产业开发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尽管任务很重,可是她不急不怕,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相关文件政策全学习消化一遍,然后深入贫困农村开展调研,掌握情况后理出思路。2014年,这两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产业扶贫方面,她大胆采用以奖代补模式在19个贫困村实施产业开发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共计240万元,重点扶持甘蔗、生姜、蔬菜、葡萄种植和种桑养蚕以及兔子养殖等项目,覆盖扶贫对象1915户,受益人口8617人。通过产业扶贫,带动1.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部分贫困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在“雨露计划”培训方面,她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通知精神和要求,对在校就读中职、高职、本科(一本、二本)的符合条件的本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认真的审核,通过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有效解决了兴宾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下一步实现教育资助与扶贫培训补助的有效衔接打下了良好基础。2014年先后深入到10个乡镇的13个贫困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13期,组织贫困村群众异地培训3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874人,印发各种种养实用技术资料5000多份,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培训任务。
只要捧着一颗真心去工作,怎么会干不出成绩?尽管扶贫攻坚很苦很累,但她却能以苦为乐,以为群众办实事为乐。她常与大家分享她的快乐:“相对于扶贫工作的苦,我觉得乐的东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