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王春霞
11月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还分别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和农业法实施情况向会议作了报告。
着力解决行政案件“立案难”
“一个时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法院对行政案件有案不收、有诉不理,‘立案难’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表示,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着力解决行政案件“立案难”问题。
报告中说,2010年~2014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166万件,审结163.5万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6.3%、15.2%。各级人民法院严格执行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从制度上解决行政案件“立案难”问题。今年1~9月,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40万件,同比上升47.6%,仅5月份一个月就受理2.6万件,同比上升221%。
各级人民法院共判决行政机关败诉5.9万件,败诉率为9.1%。在保证合法行政行为得到执行的前提下,坚持对违法的行政行为裁定不予执行。五年来,裁定不予执行案件占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总数的12.4%。
8万多人刑罚变更被纠正
“刑罚变更执行包括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是实践中容易滋生腐败、产生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的重点环节,社会普遍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显示,检察机关重视把刑罚变更执行作为监督重点,强化对罪犯奖惩考核的日常监督。2010年1月至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88833人。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有权人”“有钱人”犯罪后“以权赎身”“提钱出狱”等问题,2014年,以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为重点开展专项检察,监督监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对2244名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或不符合条件的罪犯依法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121人。
法院速裁刑事案件超九成10日内审结
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决定,并要求就试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中期报告。本次会议审议了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20日,各地确定基层法院、检察院试点183个,共适用速裁程序审结刑事案件15606件16055人,占试点法院同期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案件的30.70%,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12.82%。
报告显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刑事诉讼效率明显提高。据抽样统计,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周期由过去的平均20天缩短至5.7天;人民法院速裁案件10日内审结的占94.28%,比简易程序高58.40个百分点;当庭宣判率达95.16%,比简易程序高19.97个百分点。
电商领域“假货”突出
今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执法检查组报告认为,消保法自2014年3月15日实施一年多来,贯彻落实工作初见成效,但是,法律规定的一些内容还没有真正“落地”,一些新的消费领域缺乏有效规制,消协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消费者维权渠道需要进一步理顺。
报告表示,消保法规定了远程购物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从检查情况看,无理由退货产生的争议在许多地方已经上升为消费投诉的第一位。争议主要集中在退货范围和对商品完好的解释。
报告显示,网络消费、服务领域和预付卡消费成为消费维权案件集中的新领域。网络消费也成为消费侵权案件多发领域。据商务部反映,互联网领域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突出,已经成为侵权假冒的重点环节。服务领域投诉增长较快。2014年全国工商部门受理的服务领域投诉已经占到了总量的40%,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执法检查组建议,完善以消保法为龙头的消费维权法律体系。建议国务院在2016年年底前出台消保法的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内出台关于消费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同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将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件实行单独案由管理。建议各地加快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至9月对农业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执法检查组重点报告了实施成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充分发挥种业科技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涉农立法,使农业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