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自己的大飞机”来了! 在这里当兵受益一辈子 “七天无理由退货”列多地消费投诉首位 国学经典借助新媒介“活”起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这里当兵受益一辈子

——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十连建设风清气正战斗集体记事(下)

□ 中国妇女报记者 乔虹

连队的朝气蓬勃、正气充盈,官兵脸上灿烂而自信的笑容,深深打动着在十连采访的记者。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十连驻地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山多的地方,离孤寂艰苦很近,离繁华喧嚣很远。但连队经常教育官兵:“军人没有选择阵地的权利,但有选择快乐的权利”。

千里边关不寂寞,“阳光连”里欢乐多。十连就像一个正能量磁场,点燃了战士的青春激情,也成为他们人生的学校、成长的熔炉。

“在这里当兵,让人受益一辈子。”一位老兵这样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

成长足迹

抱着学技术的想法,年轻的刘亚朝来到了部队,可事与愿违,分到十连后,他整天与站岗巡逻为伴。

“这样耗下去,两年青春白费了。”刘亚朝心灰意冷,干啥都没劲。

“重回老连队,再叙边关情。”就在当年,一批老兵从天南海北一路辗转,一起返回了十连,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心灵家园。

脱下军装多年,当年的战士如今有的已经是领导,有的已经是企业老总。

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连队当兵的老班长马利华,几经商海沉浮,现如今已经是拥有数亿资产的董事长。

指导员请马利华为战友们讲话,他登上讲堂,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名字就叫:取之不尽的财富。他告诉后来的战友,正是连队养成的勇争第一、不怕困难、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等品质,成就了他的事业。

“连队的过去造就了今天的我,连队的今天也将造就未来的你,作为新生一代,你们一定会比我们更出色!”马利华激动地说。

台下,战士们屏声静气地聆听,脸上充满了朝气,刘亚朝听得更是格外认真。他终于悟出:自己瞧不上的巡逻站岗,原来就是最好的“技术”。

从此,刘亚朝全身心投入训练工作,第二年也当上了班长,如今已退伍走上创业之路。

通过开展“出彩十连兵”活动,连队为战士量身定制成才路线图,不断放大战士的闪光点,激励一代一代守边军人绽放青春的光彩:连队成为全团理论之星、训练尖子、文艺骨干等人才最多的单位,有22人考上军校、194人拿到大专以上文凭、226人取得各类资格证书;退伍战士中,215人成为致富带头人,94人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骨干。

情感驿站

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红色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红彤彤木棉花又叫“英雄花”,它是边防军人心中爱情的象征。

冷的边关热的血。在苍凉的边关遭遇浪漫的爱情,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连队、边关真的那么值得迷恋吗?”发出疑问的是原连长熊晶的未婚妻何彩妮。

几年前,因连队偏远艰苦,饱尝相思之苦的何彩妮想动员熊晶转业。但熊晶却舍不得离开连队、边关。

在千里辗转来到连队后,第一眼看到边关的环境,何彩妮不无抱怨地说:“这个地方,你连请我喝个咖啡、逛个公园、看个电影都做不到,甚至连一束玫瑰花都送不了,有什么可留恋的,我凭什么嫁给你?”

面对未婚妻的诘问,熊晶当场并没有作答。

第二天是个周末,熊晶将巡逻途中采来的草药熬制成凉茶,作为边关提神降火的“土咖啡”送给了何彩妮;又牵手带着她漫步营区,谈戍边生活,聊战友情谊,告诉未婚妻连队就是天然的氧吧公园;晚上,正好团机关巡回到连队放电影,战士们把连长和准嫂子围坐在中间,看了一场露天电影。

回到家属房时,地板上一束束鲜花摆成了“爱”字,呈现在何彩妮眼前,更让她心里一阵惊喜:“这是什么花?”

“木棉花,它是边关的英雄花,既代表军人对边疆的爱,也代表军人对妻子的爱,就是军人眼里的玫瑰。”熊晶深情地说。

不久,熊晶与何彩妮在连队携手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婚礼仪式上拼成那个硕大爱心的还是边关那簇火红的木棉。

在十连官兵的心中,边关就是情感的驿站,连队就是心灵的归宿。

军民同心

“模范连模范爱民堪称模范,民族屯民族拥军不分民族,横批:军民同心。”这是今年春节,十连驻地弄合屯的群众给连队送来的一副对联。

十连防区内有壮、苗、布依等7个少数民族,连队官兵将边民视为亲人,常年开展“政策宣讲、国防教育、送医送药、扶贫助学、文明创建、义务献血”等活动,军民间结下了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

“我这条命是十连帮我捡回来的!”驻地小学的李老师常常会对外人念叨起。

2012年9月的一个深夜,李老师在家中被眼镜蛇咬伤,送到连队时已昏迷不醒。

连队军医立即为他消毒清创、服用蛇药,指导员李风雷电话联系救护车的同时,安排驻地面包车护送,两车对开以节省救治时间,连夜辗转4个多小时将其护送到百色右江医院。

重症病房外,医生告诉惊魂未定的李老师儿子小李:“幸亏连队采取的措施及时得当,延缓了毒性发作,为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不然,你爸的命可就悬了!”

边防军人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连队官兵先后资助46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救助困难群众100多人次。

连队献出十分爱,群众捧上百般情。每年退老补新,老百姓敲锣打鼓自发迎送,驻地小学师生还主动为退伍战士扎大红花;边境线上发现可疑情况,边民第一时间向连队报告;驻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从军报国是当地最光荣的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