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能量却是“无限”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可以通过养成特定的习惯被挖掘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世界将与你同步。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你在蓄能;三心二意做一件事,你在耗能。
■ 胡杨
上高三的儿子,暑假里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学习的习惯。以至于开学头一个月,他还是放学回家吃完饭就睡下了,第二天早晨问他几点起来做作业的?他说3点。
我说:“好,只要保证夜里11点到凌晨3点之间你在睡觉,就基本够了。”儿子从小就睡眠较少,而根据生理时钟,夜晚11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此时属于身体排毒期,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能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管理你的能量,而非时间”,我对儿子强调说。
当然“能量”这个词是现在的说法,过去的说法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比如我一向早起,上午就是黄金时段,我用来写作。只要一杯咖啡就能滑进写作模式,其乐无穷。童话作家郑渊洁也是早晨4点开始写作,到上午10点基本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经过一上午的“高频”工作,中午吃完饭我会出去走走。听着电台里的音乐广播,踩着四季的节拍,让情绪和头脑“换挡”。我自己的定义是“采气”,正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此时最宜“与天地日月花草树木精神相往来”。
“采气”回来1点准时小睡片刻。这中午的小睡就是我的“金不换”——仰卧,静静地感受呼吸,然后入眠。15分钟就让你重新“能量满格”。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味地延长时间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能量却是“无限”的潜力。而这种潜力是可以通过养成特定的习惯被挖掘出来,从而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身体系统以能量的补充。所谓特定的习惯,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并尽快使它们转变为无意识的、自动自觉的行为。
那天跑步后我发朋友圈说:“现在慢跑一小时呼吸已经均匀得像一部小夜曲,而非开始时的气喘吁吁。其实我们的身体很傻,一旦你训练它适应某种模式,它就像钟表一样准时催促你去行动。”
另外,张弛有度能有效地补给能量。心理学上“亚昼夜节律”说的是,在90到120分钟的周期里,我们的身体会逐渐从精力旺盛过渡到低谷期。在每个周期即将结束时,身体就开始渴望进入恢复期,它会发出一些信号,包括坐立不安、打哈欠、走神儿。但我们许多人不把这些当回事,继续埋头苦干。结果随着一天工作的结束,我们的能量储备也被消耗殆尽。
所以间或休息一下来补充能量是明智的选择,而休息的质量比时间更为重要。如果能在90到120分钟内集中全部精力去做一件事,然后好好休息一下,接着再全力投入下一项活动,效率会高得多。
再就是,愉快的情绪往往带来更高的能量。人难免会有情绪低落,此时可以暂时转换一下注意力,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做深呼吸,你会感到身心都有所放松和恢复。还有一种可以有效带动积极情绪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表达赞赏和感恩。这种行为对于接受者和施予者都有好处,赞赏和感恩的内容越是详尽具体,效果就越好。比如今年厦门一位好友送我一串玉化砗磲手串,我爱不释手。每看到它就会亲吻一下,感恩从一个手串开始蔓延开来,顿时感觉“我的心里是满满的”。
最后一个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蓄能”方法是专注。俗话道“制心一处,无事不成”。齐白石成名后,被问及如何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的确,“制心一处”不仅是成功法则,也是养身大法。这几年我养成晚上画画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动笔就浑身不自在,而画画最需要的是专注。我常说,那两个多小时与其说是在画画,不如说是在“养神”。
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世界将与你同步”。当你找出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持续做下去,你就是在蓄能。也就是说。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你在蓄能;三心二意做一件事,你在耗能。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蓄电、放电”的过程,蓄电时静定,放电时尽兴,一阴一阳、阴阳和合,那就是燃烧充分的高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