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习近平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 云南下岗女工以刺绣共同创富 音乐里寻“光明” 教育公平带来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改善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切实维护妇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权利 “我看妇女事业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江西三户全国“最美家庭”成员再获殊荣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动两万余妇女就业

云南下岗女工以刺绣共同创富

□ 本报记者 周玉林

“一个月差不多能挣2000多元,而且家就在附近,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谢金彩一边做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兴地说。她住在腾冲县腾越镇大宽邑社区,社区里还有好几个姐妹和她一起,在腾冲县腾越园角工艺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里打工。

“目前公司厂内有固定职工153人,都是家在附近的妇女。她们负责将全省45个基地、6个合作社、两万多妇女在家做的刺绣,加工成成品。”公司董事长李洪冰告诉记者。

十几年前,李洪冰和陈美玲夫妻俩先后从腾冲县粮食企业下岗。不甘清贫的两人,找亲朋凑了一笔钱,摆了个布料摊经营布料零售,并发挥陈美玲做缝纫的特长,接些缝补加工的“零活”。

一天,一位顾客要求给她做一条特别的背幺,外形一改传统背幺四方模式,上有一靠背,下角也改成圆弧,填料用毛毯替代棉絮。

陈美玲按照要求给顾客做了,“外观十分精美,顾客看了非常高兴。”就是这么一条特别的背幺不但带给了陈美玲启示,也让夫妻俩的生意发生转机。

“这种背幺不用拆卸,还可直接机洗,销路不会差。”说干就干,经过认真修改,陈美玲发现,改进后的这款背幺常常供不应求。她又琢磨着在背幺上面绣上图案。想不到绣上了这些色彩艳丽图案的背幺更成了抢手货,仅靠她一个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于是,他们开始招兵买马、扩大经营,生意越来越火。

“没想到大伙儿这么喜欢‘园角背幺’。”产品的走俏让两人坚定了以民族刺绣为主体的发展方向,不断壮大企业的信心。2005年8月,腾冲县腾越园角工艺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随后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园角,“刺绣园角背幺”成了公司的拳头产品。

“我们拥有36项国家专利,30多个系列产品销往西部各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国家,‘园角’商标也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刺绣园角背幺’被授予云南省名牌产品。”陈美玲无比自豪地说。

在扩大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夫妇俩把安置下岗职工、吸纳社会富余人员作为一项“任务”。

罗明玉进公司前,一直和丈夫在家务农,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通过培训后,她进入园角工艺公司,不但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难题,每个月还收入1000多元。

黄聪会月子里落下了病,双腿不能站立,家里的生活一下子捉襟见肘。参加园角工艺公司的培训后,黄聪会一针一线做起了刺绣,收入有了,生活的信心也逐渐树立了起来。

“我们先后在保山全市、德宏州盈江县开展刺绣培训146期,近2万人。”李洪冰告诉记者,“其中99%是妇女,而且都是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残疾人。我们还在全省建立了45个农村妇女刺绣基地,直接和间接带动两万多名妇女就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