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9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综合 享受儿童福利是儿童的权益 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不该言行不一 父母“败”在漠视孩子的权利 2015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关注“小胖子” 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观摩活动开幕 小朋友学爱牙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享受儿童福利是儿童的权益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儿童福利给予的政策方向,一是扩大儿童福利的范围;二是提高福利标准;三是增加儿童福利的项目。目的是适度普惠,把儿童的福利从面向重病儿童、困境家庭儿童,一般贫困家庭儿童直到普通儿童,逐渐把这个口子越开越大。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这个口子一定会越开越大。

■ 本报记者 郝卫江

关爱,不能满足工作政绩

2014年2月1日,北京人大附中学生张钦晨和妈妈、戴叔叔、凤华阿姨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行人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大坪乡,进行一项留守儿童家庭调查。“天气出奇的暖和,一点都不像数九隆冬。”调查就要开始了,张钦晨兴致勃勃。

车子在一幢两层小楼前停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已经泛黄的白墙、灰灰的水泥地及一张破旧不堪的木桌子,让人一眼看尽这家人生活的困顿。只是,贴满左墙的奖状是房间里唯一的亮点,奖状大多属于一个叫英英的女孩儿。

也就是倒杯茶的功夫,转到英英简陋的房里,张钦晨惊奇地发现,房里竟然挂满了四季的新衣服,仅羽绒服就有10件之多,款式也很新。英英的家人解释:“这都是别人来看英英时给的,好些都是全新的呢。”

张钦晨与英英,两个小女孩儿一会儿便熟识了起来。英英叙述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自己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还要帮奶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喂养鸡鸭,家里的活儿她什么都会干。堆在屋角的废弃烟花壳是英英上下学路上的“收获”,她会卖了这些废品再去买文具,目前已经攒到一百多元了。有时奶奶手头紧,自己会拿出来一些给奶奶。

离开英英的家,张钦晨感慨地询问身边的成年人,为什么不事先问问英英到底需要什么?原来英英是村子里推荐的留守儿童典型。前来献爱心的、帮扶济困的自然会直奔英英而去,尽管英英已经对衣服不再有需求。而那些不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呢?谁又会顾及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送去爱心?

在澧县,张钦晨一行还去了10岁男孩肖肖的家。因为父亲早逝、妈妈长期在外打工,肖肖跟着外婆住到了姨妈家。“现在还好,读小学和中学的学费不算太贵,上高中之后开销就会大了。”姨妈忧虑地说。

实际上,肖肖是个住在城乡接合部的留守儿童,比起真正农村的留守儿童,生活更艰难些。姨妈解释,家里没有土地,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需要花钱买,经济上自然会更加紧张。

在城乡接合部,还有许多与肖肖有着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但却很难与真正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样受到或这样,或那样的关注。

离开澧县的路上,张钦晨看见路边的农家土屋裸露的红砖墙上,用白石灰写着醒目的大标语:关爱留守儿童。记得大坪乡中心小学前的路口也竖着一个巨大的牌子,白底红字,上面印着两人高的大字“关爱留守儿童,让世界充满爱”。

为了达到关爱儿童、保护儿童的目的,明明许多人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做了许多事情,愿望也是好的,为什么结果并不一定是好的呢?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的话来说就是“儿童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而不应是满足于我们的工作政绩”。此话一针见血。

说起关爱留守儿童,见诸报端的工作成就往往是送衣物、送书包、送图书;结对帮扶的有之,辅导学业的有之,进行健康体检的有之,不定期前去联谊的有之……一些地方还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主办者会说,为的是让留守的孩子放学后,能有一个可以学习和娱乐的地方,从而尽可能地抚慰他们心中因亲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落寞与孤寂。

受助儿童的真实感受如何?留守儿童的真实需求能否满足?不能否认,许多关爱行动都是建立在给予者对留守儿童贫困的想象之中的。关爱留守儿童,却缺少留守儿童的视角和对留守儿童权利的敏感性,没有把关爱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因而,关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就是自己工作的政绩而已吗?

关爱,应将儿童权利作为核心价值

近日,捷豹路虎中国“青少年梦想基金”委托博源拓智公益咨询中心,邀请各路在京专家就目前儿童少年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公益工作的趋势进行研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以“享受儿童福利是儿童的权益”为题,就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国家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等内容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据宋文珍介绍,目前的儿童关爱是以救助型和补缺型为主。一谈到儿童关爱、儿童福利还会局限在孤残儿童,特别是贫困儿童的身上。救助水平之低,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儿童福利体系,尤其是很多儿童福利政策仍包裹在成人的各项保护当中,还没有真正做到完全考虑到儿童的利益和需求。

“居民医保,保的一老一小,儿童得病多还是老人得病多,肯定是老人得病多,有三高的老人天天需要吃药。所以说,嵌入在成人福利当中对儿童是不利的。”宋文珍举例说明。

多次采访儿童福利问题的记者知道,目前有的政策也是碎片化的且交叉比较多。比如说营养餐的补助,作为寄宿生你可以得到一份,如果你是住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儿童又可以得一份,等于获得了双份,而没有生活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孩子就什么都拿不到了。营养餐,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有,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却没有。营养对于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不是有那句话“地球人都知道”啊!

有经济学家曾经测算过,在儿童健康上,每投入1美元将会有7美元的回报,投资在儿童学前教育上的1美元将会得到17美元的回报。所以说,在今天应该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关爱理念,投资儿童受益未来的观念。

据了解,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儿童福利给予的政策方向,一是扩大儿童福利的范围;二是提高福利标准;三是增加儿童福利的项目。目的是适度普惠,把儿童的福利从面向重病儿童、困境家庭儿童,一般贫困家庭儿童直到普通儿童,逐渐把这个口子越开越大。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这个口子一定会越开越大。

为此,宋文珍说,“要把救助型关爱变为福利型关爱,把享受福利作为儿童的权利”,而不是一些机构和个人想给谁给谁,恩赐于谁,好不容易得到一笔捐助,孩子们还要拿着牌子到处去说。

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涉及50个领域,60个项目目标。

在儿童保护方面,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的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强调了三项内容:一是均等化,体现公平性。敏感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写上“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请注意,这里提及的是“每一个孩子”;二是保障供给能力;三是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建起儿童之家容易,谁来确保为儿童服务的质量。现在为儿童服务的专业队伍太缺乏,包括很多地方出现了儿童暴力伤害,都是不懂专业的人在处理,结果往往是对儿童的二次伤害,这也是目前困扰关爱儿童工作的一个瓶颈。

与自我意识、女性意识不同,儿童保护意识的主体不是儿童,而是我们成年人。由于儿童在自我意识、社会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局限,他们无力发现,即使发现也无力争取或维护自身权益,待到他们具有了一定儿童意识的时候,他们也早已不再是儿童了。

因此说,关爱儿童的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在困境儿童面前充当“创可贴”,充当事后“救火”的应急角色,应将对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前置,防患于未然,让儿童权益、儿童保护意识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