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歧视本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予男性更多机会,把他们推向精英的同时,也将更大的责任加诸其身。
任何一个公平的社会,都不应使任何一个群体,仅基于性别获得特权或陷入困境,而是创造条件让两性共同拥有决定人生轨迹的可能。
□ 佟吉清
近日,读到《经济学人》刊登的文章“弱势性别——没工作,没家庭,没前途”,这个悲催的指向,是低学历男性人群。该文称,全球90%以上的总统、首相和大公司老板都是男性,他们控制着金融、科技、电影、体育,甚至即兴喜剧等领域。只因为有Y染色体,他们就享受着社会和法律上的特权,担忧男人陷入困境,似乎显得不合时宜。然而,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同女性相比,那些底层男性更易犯罪收监、更易被子女疏远,更易想不开而自杀。
看罢此文,不禁莞尔。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性别歧视本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予男性更多机会,把他们推向精英的同时,也将更大的责任加诸其身,把他们逼上“事业有成”华山一条路。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让善良的内心,利他的精神,精湛的厨艺等等,都不能为成功加分。只要事业成为“短板”,就满盘皆输。“你是男人吗?”“你还是不是男人?”这样的诘问,让男人迫不及待地扮成强者,不顾一切地成为“真正的男人”。久而久之,外在强加内化为自我需求,令其身心俱疲,苦衷无处亦无颜诉说,慢慢走向崩溃的边缘。正应了戴锦华老师说的那句话——男性何尝不是男权社会的另一种囚徒!她认为,男性失败者的遭遇更惨,因为社会认定男性应是所谓胜者,有权的同时也被锁死在这种赋权中,因此她对男人有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社会总是在变动,从饮毛茹血到钻木取火,性别关系也是这样。“弱势男”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体力劳动大大贬值,受教育程度显示出更大的优势。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男性,在就业与婚恋市场,失去吸引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可能沦为社会底层。与此同时,女性凭借其良好的教育,出色的技能,涌入先前被男性掌控的工作领域,在事业上一路飞奔,让“三无”男性瞠乎其后。
然而,男女是否平等有一些硬指标,部分低学历男性陷入生活困境,并不意味着男权社会的终结。被龙应台称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价值的上海男人,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作家一面感叹,这种从英雄的迷思中解放出来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同时也困惑,男女真平等吗?不见得,在公领域里,社会的资源和权力仍旧掌握在男人的手里。
时至今日,女性的地位和社会参与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就全球范围而言,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权威的位置大多留给男性,而不是相反。世界银行日前发布题为《2016妇女、商业与法律:实现平等》的报告称,全球多个国家的法律条文中存在不利于女性经济地位的内容,造成严重的性别歧视待遇。18个国家的女性由丈夫主宰就业权利,19个国家仍将“服从丈夫”视为女性的法律义务,32个国家的妻子申请护照需要得到丈夫的允许,35个国家的女性不具备和男性一样的继承权,41个国家禁止女性在工厂任职。《纽约时报》称,美国虽有产假,却不存在“有薪产假”,是全球没有全国性法律支持这一权益的国家之一。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压低了女性飞翔的天空,直接妨碍社会的整体进步。
任何一个公平的社会,都不应该使得任何一个群体,仅仅基于性别获得特权或陷入困境,而是创造条件让两性共同拥有决定人生轨迹的可能。在性别公正无法一蹴而就的情况下,男人的自救办法是逐渐从胜者的情结中解脱出来,在扮演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中获得认可和满足。只有当女性真正摆脱偏见的束缚,男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