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9月14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打造“健康中国”需补乡村“短板” 大学生情侣的甜蜜事业 湖南邵阳“无妈乡”留守儿童迎来“快乐家园” 多吃鱼肉或有助降低抑郁风险 我国每年新增90万出生缺陷患儿 抗日女游击队长“方姑”:母女齐上阵 一家忠义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女游击队长“方姑”:母女齐上阵 一家忠义魂

□ 本报记者 林志文 □ 杨璇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响应,以不同的形式支持或直接参加祖国抗战。在香港,有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方姑游击队”,活跃在市区,与日本法西斯进行艰苦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方姑’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广东省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小瑛告诉记者,“方姑”原名孔秀芳,1921年生于香港,广东顺德人,到游击区后改用名字“方兰”,大家都习惯称她“方姑”,她所组建、指导的游击队被当地人称为“方姑游击队”。传说中的“方姑”,有时是身穿白缎旗袍的富家少奶奶,有时是头戴大斗铰身穿黑布衣裤的客家女,居无定所,来去无踪,敌人曾数度搜捕,终不得其踪。

方兰从小受母亲冯芝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她于1938年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不久,党组织根据斗争的需要,调她回游击区工作,她先后担任过东纵女子中队指导员、华南队支部书记、东莞路西敌后工委委员等职。1943年,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方兰潜回香港,组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并担任中队长兼指导员。这个中队主要活跃在香港市区内和九龙半岛一带,积极展开政治攻势、收集情报、搞爆破、埋地雷、破坏敌人生产线等行动。1945年春中队已发展成300多人的队伍,分布在敌人的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

方兰年纪轻轻就参加抗日活动,出于对女儿安全的担心,母亲冯芝总是陪同前往。方兰和几个联络点之间传来的消息、信件、情报等等,往往都由母亲来回传递,方兰家还常常成为游击队接头开会的地点。

1944年3月18日,60岁的冯芝在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宪兵逮捕。冯芝在狱中坚贞不屈。当敌人问她是“什么人”时,她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游击队员们准备武力强行营救。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方兰强忍悲痛,制止了营救行动。冯芝最后被日军杀害。

母亲的牺牲,给方兰的心灵留下了终生的疼痛,但也使方兰更加坚强。方兰领导队员们千方百计刺探情报,通过特殊渠道送达美英盟军指挥机构。他们炸毁铁路桥梁,破坏军工生产,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方兰领导市区中队采用“纸弹战”,编印《地下火》,散发传单,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一方面分化瓦解敌人,另一方面宣传国内抗日战争的战绩和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鼓舞群众的斗志。“方姑游击队”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心脏,牵制了敌人的力量。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方兰在母亲冯芝的墓前报告了抗战胜利的消息。她匍匐在墓前,犹如投身母亲的怀抱,尽情痛哭。

抗日胜利后,方兰仍然以教师为职业,在香港工作和生活。1945年至1947年先后任香港地下党区委书记、九龙职工小组长等,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党组织调方兰到广东工作,她从此离开香港。后因工作需要,方兰又调至广东省妇联工作。历任广东省妇联秘书长、副主任、主任、全国妇联常委、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1998年5月,方兰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