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唱了几首抗战歌曲,林梅侠开始向记者讲起了她的抗战故事。
89岁的林梅侠是重庆云阳县云安镇人,参加抗日那年,她刚12岁。当时的云安镇是重庆产盐工业区,也就成了日本大轰炸的重要地区之一。云阳县委同云安镇决定联合成立一个云阳儿童抗日宣传团,又名“娃娃剧团”,在云阳辖区开展抗日宣传。林梅侠的哥哥林先礼是地下党青年委员,他建议林梅侠参加“娃娃剧团”。
“1939年,我参加了‘娃娃剧团’,成为一名小宣传员,白天学习抗日歌曲、戏剧,晚上拿着地图到街上宣传。我们把地图挂在街边的墙上,唱抗日歌曲来吸引路人,然后告诉大家日本人打到哪里了,胜利的地点我们就贴面小红旗,战败的地点我们就贴面小黑旗,讲完抗战我们又教大家唱抗日歌曲。”林梅侠回忆说。
林梅侠的父亲也参加了地下党,在林梅侠的家里,充满了抗日氛围。“我们在自己家里办了‘小先生’课堂,在街上宣传完后,我又回到家教读不起书的孩子们识字、唱歌。我们还背着斗笠,穿着草鞋到周边镇上进行宣传。”
1939年7月,上海“孩子剧团”辗转到了云阳,“孩子剧团”的到来让林梅侠学到了不少宣传本领。“我们‘娃娃剧团’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搞宣传,他们教我们化妆,教我们演戏。我们走进地区医院演唱《伤兵慰劳歌》《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我们的歌声让伤兵们为之振奋。”
林梅侠说,一个小小的云安镇,在战争中就遭受了三次轰炸,但是他们的抗日宣传却从没有停止。“‘孩子剧团’走后,我们‘娃娃剧团’继续在云安做抗日宣传。”她说。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共产党抗日活动的限制,林梅侠和同学们的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在学校外悄悄读革命书籍。1944年,在哥哥的鼓励下,林梅侠来到了成都和父亲会合,后来,林梅侠来到彭县教书,在这期间她接触了高尔基、列宁的著作。“这些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林梅侠说。
1948年5月,在丈夫陈作仪被捕后,林梅侠参加了华蓥山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直到1949年7月1日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林梅侠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的林梅侠已年近九旬,虽然眼睛不好,但她仍坚持每天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精神好的时候写写文章,回忆自己参加抗战的日子,回忆和她并肩作战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