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雪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一项对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调查随机抽查了172所小学,对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研,问卷回收率为89.98%。
学习状态与家长陪读不成正比
调查显示,该调研的172所小学的学生学习状态与第一学期相比,在“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效率”“睡眠时间”“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数据表明,学生的睡眠时间越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给予的鼓励和表扬,对孩子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的频率越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尤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方面。而在“教师对孩子鼓励和表扬的频率”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或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教师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方面,有92.09%的家长认为教师“非常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家长越“愉快” 孩子适应性越强
伴随该调查报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博士进行的一项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过来人”怎么看:一年级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入学适应与关注点》。报告显示,关于学习的决定,60%左右的家庭是母亲做主。她建议要“理解”“80后”的家长,尤其是理解“母亲”,她们的心态对孩子的适应性存在重要的影响。
报告显示,学生在知识技能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写字;学生在学习品质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情绪控制。报告提示家长,在情绪控制方面,应该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应该要关爱小男生,因为女生的入学适应性显著优于男生。
报告还将“80后”父母分为三种类型:愉快型、中间型、苦学型。三种类型母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都存在显著差异,愉快型母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母亲的孩子,而苦学型母亲的孩子的适应性最差。其中,陪读最多的还是苦学型家长。
同样,三种类型父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总体存在显著差异。苦学型父亲的孩子与中间型父亲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与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无显著性差异。愉快型父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父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