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改改
在江苏省宜兴县官村小学校园内有一座墓碑,安葬着一位被称为“长滆女杰”的抗日女战士,几十年来前来瞻仰扫墓的人络绎不绝。
这位女战士叫林心平,她最初的名字叫林秋逸。1919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北港水头镇一个贫困农户。
1927年,林秋逸进入平阳北港小学。小学毕业,家里再无力承担其学费,林秋逸只得辍学在家,但她从未停止学习。林心平爱写信,就经常给当时在南京做学徒的大哥杨进写信,让他往家寄书。鲁迅、冰心等名家著作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极大地丰富了年幼秋逸的思想。租住的房子屋顶,铺满了报纸,林秋逸又不敢将报纸撕下来,就坐在梯子上,仰着头一字一行地看报纸,她的眼睛也因此渐渐近视。
受进步思想影响,她把名字从秋逸改成秋侠,立志效仿“秋瑾女侠”,奋起挽救中华。
1935年夏天,靠着哥哥邮寄回来的12元钱,林秋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温州师范简易部。那年,她在日记中写道“宁为我国鬼,不为异国人”。
“一二·九”运动掀起学生抗日救亡热潮,内心“不安分”的林秋侠,在校内组织宣传队、办校刊,联络校外师生扩大宣传,成为温州地区学生运动的领头人之一。入学不到一年,林秋侠被校方开除。
革命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发芽,岂能因被开除而浇灭?林秋侠和表姐上山找游击队参加革命,遇到红军游击队领导人吴毓。为考验两个小姑娘革命的决心,吴毓交给她们一份《浙南反帝大同盟告浙南青年书》,让其去宣传。
林秋侠连夜油印了两千份传单,并挨家挨户散发。国民党当局大为惊恐,开始突击大搜捕。因在表姐篮子里“抄”出一份遗漏的传单,二人被当做“共匪”嫌疑人抓走。
机灵的林秋侠面对严刑拷问,一口咬定宣传单是捡来的。“难道你们不抗日,也不准人民宣传抗日?!既然抗日无罪,那我又有什么罪?”林秋侠“巧舌如簧”,法官被说得哑口无言。在地下党的努力下,一个月后,林秋侠被救出。
1935年,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从闽东转战至浙西南,因唯一的电台在战斗中损坏,与党中央彻底失去联系,急需重新联系。1936年,当浙南地下党找到中央特科上海办事处后,刘英、粟裕异常重视,物色人选将浙南情况汇报给中央。
有胆识又机灵的林秋侠被选中,无论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还是在男船工的小货轮上,17岁的林秋侠应对自如,顺利到达上海,将信交于特委手中。
见来人是个小姑娘,特委瞬间被她的勇敢机智折服,当即决定让她留下。之后,林秋侠以梁玉之名,开始在特科工作。当年11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战爆发后,梁玉被调到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任机要秘书。11月,党组织将她送往延安抗大学习。其间梁玉阅读了大量书籍,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和斗争训练,学习了政治和军事常识等科目。
1938年夏,梁玉奉命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工作。为适应公开工作环境,她改名林心平。“我要上前线!”幕后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安分”的林心平主动要求上前线。1939年秋,她被派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新四军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随即,又被一支队派往新昌地区帮助开辟新区。
皖南事变后,中共在金坛中心县委成立五县联合政府,这是抗战以来茅山地区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林心平担任县政府文教科科长,制定县抗日救国教育大纲。后又兼宜兴县官村区区长,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就站稳脚,并扩展了游击区。
1942年,林心平因产后发病,秘密转移到金坛县儒林镇就医,被汉奸告密,不幸被捕。汉奸从林心平身上得不到益处,就把她押解给日寇。日寇对林心平实施各种酷刑,林心平始终咬紧牙关,一字不吐。敌人用铁丝穿透她的身体,拉着游街示众。此时,林心平仍不忘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敌人用刺刀捅杀了她,为了销尸灭迹还用硝强水毁了她的遗体,她壮烈就义时年仅23岁。
林心平的一生虽很短暂,但异彩绽放。她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她那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实现了她的入党誓言。
(感谢林心平的外甥蔡少盾和温州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致光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