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区主导、街道主办的“合欢e家”平台
“一张嘴、两条腿、带个本子跑到底”,“80后”的合肥市瑶海区城东街道妇联副主席张璐,至今记得初入妇联时,老妇干们的“传经送宝”。
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妇联组织的工作抓手增多,需要联系和服务的妇女群众的年龄、身份越来越多元,“老一辈的工作经验,在新时期下必须要有新发展,才能适应新需求。”近日,记者在安徽各地走访时,多位基层妇联干部坦言。
采访时,记者看到,在安徽芜湖市和最基层的合肥市瑶海区城东街道大王庙社区,妇联通过使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延伸了妇联组织的手臂,畅通了向内向外的沟通渠道,拓展了妇联工作空间。
“一方面向内,通过搭建‘妇女儿童业务工作平台’,纵向联系四级妇联,村(社区)、镇(街道)、县(区)、市妇联工作信息全在一张‘网’上;一方面向外,街道、社区妇联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自媒体平台,联系服务忙于工作的职业妇女,不再局限于老年妇女。”安徽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如是总结。
四级妇联,一张“网”无缝连接
近日,芜湖市无为县牛埠镇,一场由镇妇联牵头举办的“传承国学 诵读经典”的娃娃读书活动,让全镇100多名小学生重温中华传统文化。两个小时不到,市妇联主席陈怡轻点鼠标,一则图文并茂的信息,已经上传“平台”,呈现在她的眼前。
2013年,作为信息化先行城市的芜湖,试点通过大数据资料的整合和应用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成效初显。市妇联随即申报该项目,争取到20多万元政府性投资,与网格化管理改革同步,着手搭建“信息平台”。
从2014年初开始,一张遍布芜湖市全市4区4县、75个街镇(乡)、968个村(社区)“妇女之家”的“网”——“芜湖市妇女儿童综合业务工作平台”,让四级妇联干部无缝连接,实现了沟通交流“零距离”。
“过去,基层妇联工作开展情况的掌握,几乎都是通过频繁的下乡调研和海量材料汇报。现在,只需要一台电脑,点击鼠标,全市各级妇联的日常工作,图文并茂,清晰可见,再进行工作指导时,更加有的放矢;电脑和网络代替了纸张和人工分类、数据分析,节约高效;制度化推进工作执行率的提升,也促进了组织自觉、工作自觉,增强了基层妇干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采访中,在全省首创信息平台建设的市妇联主席陈怡,对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由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及街镇以上各级妇联干部担任网格员,全方位采集信息,动态化实时管理维护,按字段分类查询统计、生成报表,可供全市妇干共享学习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让妇联工作由“传统”变得“智慧”。
采访中,记者随机在“平台”的“数据库”中查找“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妇联组织服务对象的信息,与之相关的对比数据迅速呈现。陈怡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平台”已面向妇联系统、相关部门设置1100个用户,确定了10大类21个功能模块和若干个字段,录入信息5万余条。同时面向社会开放接口,公示妇联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发布招募巾帼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公告报名等服务项目,可网上报名,一站式办理。“真正实现了数据与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线上办公’”。
陈怡同时告诉记者,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市妇联强化推进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建立QQ群组交流布置工作、利用网络会议讨论工作、自制课件汇报工作等方式已成为常态,实现了对基层工作的有效指导和督察。”
一根网线,“联”起“妇女之家”和居民家庭
对于年轻的“80后”妈妈曹莉来说,每个周末带着5岁的孩子来到社区“妇女之家”,参加这里举办的“快乐机器人”活动,是她“特别享受的快乐亲子时光”。与曹莉类似,周末的合肥市瑶海区大王庙社区“妇女之家”,几乎是年轻的“70后”、“80后”父母和他们年幼的孩子的“天下”。
而将这些活动和这些年轻的职业妈妈以及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一根细细的“网线”。
“服务,绝不能只局限于街道社区的老年妇女,而应该与数量更庞大的职业女性建立新的沟通模式。”2013年,说出这个想法时,合肥市妇联主席王兴梅的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充分利用年轻人中使用日渐广泛的互联网。
“对于习惯了传统工作模式、人手少、任务繁重的基层妇联来说,这并非易事”,王兴梅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放在了大王庙社区。
“这里是老城区,与新城区开阔气派、影响力和覆盖面广的实体阵地不同,尽管街道社区重视支持,在寸土寸金的一环边专门整理出一个248平方米的庭院作为社区‘妇女之家’的活动场地,却仍面临社区与居民沟通不畅,很多居民甚至不知道有‘妇女之家’等问题。”王兴梅认为,在老城区进行这样的试点更具示范意义。
2013年7月,由社区主导、街道主办的“合欢e家”微博平台搭建完成。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合欢e家”QQ群、互粉团、微信群相继成立,并安装完成全省首个卫星数字“妇女之家”。以“80后”街道妇联副主席张璐为主的11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成了这些网络平台的管理员。
“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居民信息,并告诉年轻的职业女性们,我们有这些网络互动平台,欢迎加入,可以及时了解社区活动、监督社区工作。在我们随手发放的‘便民服务卡’上,也将这些信息标注清楚,方便居民加入。”张璐告诉记者。
网络化的居民服务平台和有效的管理服务,也吸引了各路商家。很多商家了解了“合欢e家”的运作方式后,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有大型企业、教育机构、便民小店等52个商家与社区签订了联盟协议。
周周有活动,且活动主要针对妇女儿童、家庭教育,活动从计划公告、现场播报到效果评估全部通过网络平台与居民“见面”,随时与居民进行意见的交流和互动……种种便捷和“宛若身边的贴心”,让“合欢e家”微博、QQ群和微信群的粉丝数量逐渐攀升。记者采访时注意到,截至目前,其微博关注量为1592个,QQ群“欢粉”人数超过200人。“大王庙社区总户数1597户,其中女性1982人,而这些‘粉丝’居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从她们参加社区活动的活跃程度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王兴梅说。
就在今年4月社区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社区与商家合作开展“幸福家摄影展”,为居民免费拍摄“全家福”并制作成挂历免费赠送。社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短短几天就吸引了108户居民参加。
王兴梅告诉记者,在5月8日的合肥市妇联项目点培训会上,大王庙社区的网上“妇女之家”工作,已作为重点工作向全市范围推介。“将尽力推动这样的网络化沟通和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与更多居民的‘零距离’沟通交流,让‘妇女之家’走进更多的居民家庭。”王兴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