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6月6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全国妇联:“恒爱行动”向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捐赠4万余件爱心织物 让爱的阳光温暖下一代 寻找舌尖记忆 酿造家的味道 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客船浮出水面搜救人员进舱 “阳刚教育”缺位不能成为排斥女性借口 儿童视角 让公共服务设施更贴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7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特别报道④

儿童视角 让公共服务设施更贴心

□ 本报记者 宋利彩

近年来,许多城市兴建了大量现代化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但这些场所多为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往往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天真好动的儿童无处娱乐、母乳期的儿童无处“就餐”……这不禁让许多年轻父母感到无奈。把儿童的需要和权利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应该成为社会共识。

社区服务设施缺乏儿童视角

社区是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居住社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居民社区在规划和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

然而,在社区公共设施中,针对儿童使用的公共娱乐设施却存在诸多问题。

北京东五环外的朝阳新城是典型的新兴社区,社区居民绝大多数是30~40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孩子也大都处于童年期。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新兴社区,儿童休闲娱乐设施也极为缺乏。

时值初夏,每到晚上,社区中心的一块区域就挤满了出来休闲的大人和孩子。像城市里其他社区一样,这里修建安装了一些老年人健身器材,这些颜色鲜艳的健身器材往往会吸引孩子。

“不要再往上爬了,危险!”于女士站在一个可供人攀爬的健身器材面前,双手上举,护卫着不断往架子上攀爬的3岁多的女儿。

“孩子出门只能来这儿玩,虽然这些设施不适合孩子玩。”于女士说,“孩子在这儿玩,大人都得看着。”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小区里一个男孩就是从这个架子上摔下来的,“当时救护车都来了。”

在国内城市社区,一些建造时间较长的居民社区由于建造之初没有规划儿童公共娱乐设施,后期也没有场地可供设置,居民只能带着孩子到附近或者更远的公园、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娱乐休闲,而大部分农村社区的状况可能更差些。

“现在城市社区整个公共服务设施在慢慢完善,但整体上比较重视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建设,对于专项的比如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欠缺,没有细分到各种不同的人群。”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文军说。

“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很高,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政府也在做一些规划。但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管理成本比较高。”文军建议,提供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不一定全要靠政府,也可以引进一些社会组织,专门针对儿童提供服务。

公共场所儿童“方便”不方便

今年年初,北京的朱女士带孩子到一家儿童机构上课,课间带女儿去机构专设的卫生间,没想到,女儿进了卫生间大喊:妈妈,你看,小马桶,好可爱……

朱女士看到,隔间内有两个并排的马桶,一大一小,小的马桶非常适合儿童身高,看上去确实可爱。朱女士感慨,女儿今年快5岁了,竟然第一次使用儿童专属马桶。

近年来,“幼儿在餐厅当众撒尿”“可乐杯成临时马桶”……有关儿童当街大小便的新闻时有爆出,更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垃圾桶大便、洗手池小便,引发社会热议。而这些和儿童在公共场所的如厕难问题不无关系,也折射出关爱儿童的理念和文化提升还有极大空间。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少数亲子餐厅、儿童医院和高档购物场所,国内绝大多数公共场所未增设儿童马桶和小便池。更多的公共场所,儿童不得不使用和成人一样的马桶。

“每次在外面上厕所,如果是蹲坑还好,我可以帮她上去,如果是坐式马桶,每次都得把着她,因为很多马桶都特别脏,连大人都没法坐,更别说孩子了。”朱女士说。

文军认为,公共场所儿童卫生间的缺乏,一方面是有些早期规划时就缺失的,另一方面很多部门更多是从经济效率考虑问题,而设立儿童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在经济效益上不是很明显。

“其实,儿童服务设施存在的安全责任更大一些,如果相应的服务跟不上,一旦造成安全隐患反而被追究责任,这就更容易导致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不高。”文军说。

儿童在外“就餐”很尴尬

不久前,处于哺乳期的济南人周女士带着不到半岁的孩子来北京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由于高铁上没有母婴室,几个月大的宝宝饿得直哭,无奈之下,周女士只能硬着头皮在座位上给孩子哺乳,用一条小毛巾勉强遮挡。下了高铁,她打车去了最近的大型商场去找母婴室。没想到一连去了几个商场都没有找到想象中的哺乳室,周女士气得干冒火。

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虽然一些新建的大型商场设置了母婴室,但仍然有很多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没有设置,哺乳期妈妈出行尴尬,要么当众哺乳,要么孩子饿得直哭。

一些地方虽然设置了母婴室,但实际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记者在北京西站候车室看到,一个活动的布屏风围起来的空间,挂了一个“母婴室”的牌子,但屏风里面,却坐着几个候车的男士,甚至还有人在里面抽烟。

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主任姜梅也对记者表示,医院的母婴室也经常被一些男性患者家属占据,真正有需要的妈妈们却无处可去。

国家卫计委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50%的要求,更远低于联合国的标准。姜梅表示,公共场所哺乳室的缺失是原因之一。“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从法律上规定,公共建筑面积超过多少平方米就应该有哺乳室,另外,媒体也应该多宣传和呼吁,为我们的儿童和妈妈们营造一种友好的社会氛围。”姜梅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