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伟
临近春节,施林娇家的火炕上挂满了熏制好的腊肉,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腊肉是湘西人念念不忘的“味道”,更是湘西人过年的必备美食。
“要过年了,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准备了腊肉,还有腊鸡、腊鸭、干豆腐、糍粑等。”“95后”的施林娇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多才多艺的她在直播平台上收获了众多粉丝,成了十八洞村的名人。
施林娇没有眷恋城市的工作,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返乡创业,做起了带货网红,帮乡亲们带货卖了上千斤腊肉,“我觉得这是一点小贡献,但真的有成就感。”
回到家乡,施林娇觉得梦想的舞台更大了,“我相信十八洞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并和大家亲切交谈的场景,时任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的石顺莲至今仍历历在目。7年多来,十八洞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使命担当,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蝶变之路。
2014年,因年龄原因,石顺莲在60岁时退出了村“两委”班子。然而,这位任职多年的女村支书退休后还是“闲不住”。她把村里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苗绣合作社,引导她们通过制作苗绣来增加收入,开辟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石顺莲的家,共有三间瓦房,如今成了村里的苗绣“工房”。有活儿做的时候,绣娘们在这里一月能挣到3000元。
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采用接收公司订单制作的方式,吸纳了50多名绣娘的合作社一直订单不断。“我们刚刚完成并交付了一个10多万元的订单。”石顺莲说,现在,大家放假休息准备过年了,“都忙着准备年货去了,等过完年,再接收新订单。”
苗绣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发展订单苗绣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近两年实现年产值60多万元。
“苗绣需要一定的刺绣技艺才能胜任,为帮助更多的留守妇女就业,我们计划开展一期手工技能培训。”上月刚刚当选的村妇联主席梅瑤说,村妇联正着手建立“一人一档”的台账,将全村妇女的信息录入在册,以便更好地帮助她们就地务工和就业。
“我们通过成立旅游公司、发展产业等,带动了村里300多人就业和创业。”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介绍,这几年,随着十八洞村旅游业的发展,村里陆续开办了十几家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2014年年初,施全友的父亲施成富在家里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原本在外打工的他也选择回乡参与经营。施全友说,自家的农家乐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而到了旅游旺季,一个月就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这在过去,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为满足经营需求,施全友正在组织工人对农家乐内部进行装修,年后完工后再正式营业,“到时,接待能力将得到提升,日接待能力将达到一两百人。”
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9年增长到14668元。近年来,在精准脱贫的推动下,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资源,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有了产业的支撑,2020年,十八洞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0万元。“今年可实现人均2000元的村集体分红。”麻辉煌说。
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乡亲们的房屋修缮一新……施林娇用镜头记录着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定时直播分享大山里的美食美景,“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