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走式高地隙喷药机在天长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业。
“农字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成发展主力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土地“三权分置”等试点,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
■ 宣金祥 彭大勇 凌学荣 文/摄
冬日里,安徽省天长市大通镇周氏羊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十几座彩钢养殖大棚中,上万头杂交波尔山羊正在安静地吃料、饮水。
“我们公司每年出售种羊3000多头,商品羊出栏量达到4万头以上,年产值超亿元。”公司董事长周建军介绍,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以来已带动当地120多家养殖大户、1500多个农户共同发展和增收致富。
周氏羊业有限公司是天长市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长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活力,跑出加速度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天长市发展乡村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冶山镇高巷村稼农家庭农场主陈宏平先后流转了300多亩高岗地种植麦稻,他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把麦子和水稻亩均单产提高到1100公斤,亩均纯收入达到了700多元。该家庭农场带动了附近20多个家庭农场和周边300多个农户增产增收,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近年来,天长市培育了一大批像稼农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1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3家;同时打造了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芡实是天长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拥有上百年种植历史。近年来,天长市充分发挥这一产业优势,以高邮湖为依托,建设了4万亩的芡实种植基地。
铜城镇龙岗社区先后争取财政投资上千万元,建设了占地3.8万平方米的芡实大市场,将上百家芡实经营户整体迁入大市场,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产业集聚效应。除了在本区发展,社区内的芡实经营主体还承包了周边省市10多万亩水面,拥有芡实种植、加工户108户。2020年,芡实种植户人均收入2.8万元,社区集体依靠芡实产业收入80余万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添动力,集体个人双增收
近年来,天长市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早在2017年5月,天长市就挂牌成立了安徽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分所,并以产权交易平台为依托,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和资产,实现增值增效。交易分所挂牌至今,全市进场成功交易项目共340个,成交金额12265万元,增值648万元,平均增值率5.3%。
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也是天长市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全市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流转率达65%。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田地里解放出来,通过务工经商增加收入。
“我市是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17年率先完成试点任务,先后有13个村给农民分红。”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贺家平说,股改激活“一池春水”,群众都来关心和支持集体经济发展。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改革前增长近8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