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贵阳1月28日电(记者 齐健) 走的是“嫦娥路”,过的是“日月桥”,依托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这座小镇定位为“世界一流天文小镇”,覆盖“中国天眼”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处理中心也即将落户这里。它的“野心”能实现吗?
天文小镇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中国天眼”台址详勘接近尾声时,中国科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座谈会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贵州省旅游局就达成合作意向,以“中国天眼”工程为示范区,在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规划科普旅游景区。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后有20至30年的成果产出“黄金期”。坚持“以科技为先”的导向,贵州省放弃发展“门票经济”可观的观光旅游,主动限流,优化规划方案,避开电磁波宁静区核心区,打造集天文科普、研学教育、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酒店里有以北斗七星命名的餐饮空间,宇宙之眼、银河演艺、星辰迎宾三座广场沿着霸王河依次排开。小镇处处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天文体验馆、时光塔、天幕街、南仁东纪念馆,星际家园、航龙湾、天文时光村,路边的景观灯是飞碟、望远镜、卫星等造型……当夜幕笼罩,抬头便是浩瀚星空。
小镇的天文元素,集纳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宇宙的幻想,也成了科学启蒙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的美味“佐料”。据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负责人介绍,依托“中国天眼”和天文小镇的设施,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天文科普研学夏令营广受欢迎,截至目前已接待超5000批次、10万人次的研学团队。包括中科院主办的国际射电天文论坛在内,历年来在航龙天文小镇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有上百场。
最近,平塘县无偿划拨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用于“中国天眼”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隶属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实验研究平台,据悉可满足“中国天眼”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要。
天文小镇的“野心”,是希望跳出不单纯依靠拍点电影、做点科普吸引游客“打卡”,而是做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的联动,在保护好“中国天眼”的前提下,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辟科技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