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韵曦
破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拿出更为有力的举措。1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文件并做介绍。
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
近期,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印发了两个文件,分别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其中,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该《指导意见》强调了4点内容,一是强调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落实师德第一标准,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强调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主要推进4项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三是强调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以破“五唯”为导向,破除论文“SCI至上”, 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四是强调把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基本要求。
“五唯”破了之后评什么、怎么评?刘冬梅介绍,这次改革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强化师德和教育教学的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突出质量导向。探索将项目报告、技术报告、学术会议报告、教学成果著作、论文、标准规范、创造的作品等这些高水平的成果作为代表性成果,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贡献等情况;三是实行分类评价。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专业门类,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尊重人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四是强调同行评议。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鼓励采取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同行评议、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灵活评价的方式,鼓励探索引入外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
切实减轻与教师无关的事项 激发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于发友介绍,3年来,各地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一些省份针对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做法值得借鉴。任友群举例介绍,“江苏省列出了省级机关部门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察、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一共12项清单,以‘白名单’的方式,从正面规定哪些督察、检查、评比、考核是允许开展的;山东省也明确提出切实减轻校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负担,对教师评价方式提出了细致、严格的要求。”
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督察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重点事项开展集中调研和专项整治,切实减轻与教师无关的事项,推动各地明晰教师负担界定的标准,细化健全配套制度,形成界定科学、权责清晰、统筹开展的教师负担管理制度体系,激发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潜心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