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县级妇联成立“新时代女性课堂”工作委员会,明确每个“新时代女性课堂”每年组织不少于6次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
■ 职业技能课程服务就业、家庭教育课程推动文明、干部培训课程塑造能力、文化修养课程提升素质的分众化课程体系,让每个妇女姐妹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玉林
深冬农闲时节,41岁的云南妇女朱德会正在忙着刺绣,绣娘是她的新身份,工作室的楼上就是她的新家。
2020年从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炭山村搬迁到会泽县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房窗明几净,朱德会倍感欣喜,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安身立命?
正在此时,会泽县妇联的同志敲开了朱德会家的门,让她去“上课”,课堂就在家门口。在那里,朱德会参加了巾帼扶贫车间“新时代女性课堂”,和姐妹们一起学习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等技能,每件小绣品有25元的收入。“真的让我们搬迁妇女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务工的梦想。”朱德会开心地说。
妇联“小课堂”,正在带来城乡妇女“大变样”。在曲靖市,“新时代女性课堂”遍地开花、成效满满。曲靖市妇联以女性素质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女性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思想新、生活美、走在前”的基本遵循,在会泽县试点打造“新时代女性课堂”,继而全市推广,打通了宣传妇女、教育妇女、关心妇女、服务妇女的“最后一米”,形成了思想启迪、技能培育、情趣培养的新时代珠源女性“精神家园”。
打造多层多元分众化课程体系
据了解,为推动“新时代女性课堂”落地落实,曲靖市妇联制定《曲靖市妇联新时代女性课堂三年工作计划(2020年—2022年)》《曲靖市妇联新时代女性课堂工作手册》,在县级妇联成立“新时代女性课堂”工作委员会,在各“新时代女性课堂”设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同时,明确每个“新时代女性课堂”每年组织不少于6次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曲靖市马龙区大龙井村民活动广场上熙熙攘攘,开心健身队的大姐们如约而至,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时光。在跳舞之前照常有一场“故事会”,邱小花用家常语言给大家讲述“校长妈妈”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姐妹们纷纷表达敬意。这场“故事会”是邱小花从区妇联的“新时代女性课堂”广场舞培训班上学来的,今天她也是带着任务来跳舞的。她是这支广场舞队的组建者,同时也是社区的妇联主席。
据介绍,马龙区把“新时代女性课堂”开在了广场舞上,每周请老师教大家跳舞,跳舞前开个“故事会”,老师们用接地气的语言给参加培训的妇女讲述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故事,播放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让参加培训的妇女开心娱乐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国爱党爱家的感恩教育。
这样的思想教育课程成为引领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着力点。除此之外,职业技能课程服务就业、家庭教育课程推动文明、干部培训课程塑造能力、文化修养课程提升素质的多层多元分众化课程体系,让每个妇女姐妹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陆良县芳华镇的彭林芬创办了永永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土豆丝、土豆片等系列食品。土豆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彭林芬却犯难了。她主动向镇妇联反映,她愿意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希望妇联可以帮忙解决公司缺技术人员的难题。
在县镇妇联的帮助下,彭林芬在永永食品有限公司开起了“巾帼扶贫车间新时代女性课堂”现场教学班。这样既为公司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为留守妇女、贫困妇女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2020年公司带动53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努力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曲靖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鸿英告诉记者,“新时代女性课堂”探索“基地+妇女+培训”办学模式,开设种植养殖、乡村旅游、手工编织、家政技能等实用技术课程。还将家风建设纳入“课堂”,开展科学文化、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家庭教育课程培训。同时,探索开发女性领导力、干部政治素质、创新发展等能力提升课程,带动妇女在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38岁的孔垂芬,结婚生子后成了全职“宝妈”。就在她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听说了麒麟区妇联“新时代女性课堂”可以免费学技术。
报名后,在培训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下,孔垂芬掌握了很多母婴知识,随后又参加了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课堂培训、政策扶持加上自身努力,孔垂芬从一个全职“宝妈”一步步蜕变成专业母婴护理师、催乳师,月收入增加到四五千元。后经妇联推荐,孔垂芬又去广州继续学习取得了高级产康师的资格,目前在城区开了一间母婴产后康复店。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9场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120余场次、市县两级培训妇女干部49场次5569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曲靖市‘新时代女性课堂’2020年开展各类培训940场次,培训城乡妇女7.7万人次。”李鸿英说。
据了解,为了将“新时代女性课堂”打造成“固定课堂”,曲靖市妇联突出部门联动、阵地拓展、师资建设,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发动社会组织,形成资源链,为课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联合已创建的38个国家、省、市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母亲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巾帼创业园等阵地,拓展课堂建设工作内涵。整合行业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人才资源建立课堂师资库203人,建立全市基层“领头雁”人才资源信息库4559人、各县(市区)党政女干部信息库450人,打造师资队伍。
“下一步,曲靖市妇联将在全市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时代女性课堂’示范品牌,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及‘妇联应用’‘妇联服务’等实用教材,选树一批优秀课堂、优秀个人,实现‘新时代女性课堂’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李鸿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