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1年1月1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以年轻的脚步“跑赢病毒” 1传102!养生课堂缘何成“超级传播场”? 首批一百万剂中国新冠疫苗运抵塞尔维亚 涉事产品含激素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4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五朵金花”:

以年轻的脚步“跑赢病毒”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有“五朵金花”:“80后”的董丽菲、王莎、任晓佳,“90后”的刘雪和“95后”的孙晨。她们从驰援武汉到捍卫家园,从1月6日的核酸检测到负责护理隔离病区里的孕产妇,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以不知疲倦的年轻脚步“跑赢病毒”

任晓佳为96岁高龄的老人上门采集核酸。

刘雪为小朋友采集核酸检测样本。

王莎转运医疗垃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丽婷

□ 辛琳

产科护士孙晨从1月15日下午到17日中午12点,在病房里已经迎接了6个小宝宝的降生。这些新手妈妈都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这个特殊的时期,看着小宝宝们平安顺利降生,我和同事们有了一种不同以往迎接新生命的感觉,如释重负,有些激动!”孙晨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

人生就是一个个战场。这位“95后”、上班刚两年的产科护士,就已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大考”。

和她有着同样经历,有着同样果敢、执着精神的,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还有4名小姐妹:“80后”的董丽菲、王莎、任晓佳和“90后”的刘雪。她们从驰援武汉到捍卫家园,从1月6日的核酸检测到负责护理隔离病区里的孕产妇,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以不敢疲倦的年轻脚步“跑赢病毒”。

数九寒天,彻夜奋战

1月6日,石家庄进入为时三天的全城核酸检测。

1月13日,石家庄进入第二轮全城核酸检测。

任晓佳、刘雪等5名年轻的医护人员,从早到晚在不同的社区采集点忙碌着。

“您坐好,头往后仰,放松,张嘴,对,再张大一点……好的!”这样的话语,她们一遍遍重复着。

5楼、6楼、7楼,下这个单元上那个单元,在一条条“赛道”,她们一趟趟地攀爬。

“我们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口罩、防护镜爬楼,特别憋闷,我这么年轻中间也得歇几次、喘口气。”孙晨笑着说。

“不敢喝太多水、不敢乱吃东西,尽可能不上厕所,加快速度,缩短居民们在寒风中等候的时间。”任晓佳说。

两轮,5天,这几个姑娘和队友们圆满完成了近2万名居民的两轮核酸采集工作。

抗击疫情,任晓佳和孙晨已经是“老战士”了。去年,她们都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驰援武汉,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坚守了20天。

孙晨是去年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走时,父亲亲手为她剪下了长发,“正青春,有一腔热血,觉得要为国家做贡献,没什么害怕的。今年心里反倒有些恐惧,因为有家人和亲人在这‘风暴眼’里。” 孙晨说,“但恐惧中又有力量,就是想早一点战胜病毒,生活复归原位,我也好回去看望父母。”

任晓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爱人在定点医院市五院工作,这段时间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公婆照看。“儿子6岁了,开始懵懂认识世界,去年从电视上知道妈妈是穿防护服的,就会哭,因此这段时间我没敢和孩子们联系,只视频过一次。” 16日上午9点40分,刚刚下夜班的任晓佳告诉记者,“现在就盼着疫情赶快过去,好回家抱抱孩子!”

14日下午,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高新院区被指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孕产妇产检和生产的定点医院。原来的住院者全部转移到其他院区。从15日下午两点高新院区开始接受孕产妇,3点就有孕产妇生产。

孙晨说经历了这些感觉自己长大成熟了,“疫情应对的经验丰富了,护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考虑得越来越周到了。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护理好这些孕产妇,因为她们每个人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盼。”

听从安排,义无反顾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担负核酸检测的好几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妇科护士长董丽菲负责的石家庄棉四社区,常住老人就很多。为了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集核酸,她和3名医护人员主动上门入户。

采集的那几天,石家庄气温最低达到-18℃。“每采集一位患者都要手部消毒一次,每消毒一次,手关节就刺骨疼痛,但姐妹们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因为战胜疫情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董丽菲说,采集核酸过程中上至93岁老人、低至1岁儿童都积极参与,热心的居民还为医护人员送上了甜橙。

去年,董丽菲在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值守。今年,来自湖北武汉、江苏、浙江、河南等全国许多地方的医护同仁紧急驰援家乡,这令她有更多感怀,“在最冷的季节里,我们和石家庄人民一起感受到了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白衣铠甲,护佑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和同事们随时待命,时刻准备!” 董丽菲坚定地说。

1月6日凌晨,刘雪就是被紧急电话惊醒的。6个小时后,她就作为组长带领核酸采集小组进驻到了青园街道谈中园小区。

而在这之前,刘雪正在筹备自己的婚礼。家长们已选好了吉日:1月23日,酒店、婚庆公司也已预订,可突来的疫情打乱了人生中这份美好。

“只要战‘疫’需要,听从安排,义无反顾!”于是,她推迟婚期,由准新郎负责和双方父母沟通、解释。

刘雪虽然年轻,但已做了10年护理工作,去年驰援武汉,又积累了好多经验,这次更派上了用场。她分享给同事们,告诉她们怎么做,消除她们的恐惧,五天里她们小组顺利完成了2000人的两轮核酸检测采集。

核酸采集结束后,刘雪回到医院开始布置病房,安置中高风险地区的孕产妇,负责她们产前产后护理。“我们科现在照顾着24个孕产妇,大多是藁城区的。此前医院已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了就诊流程,虽然孕产妇人数不少,但是就诊秩序井然。我的工作不仅要护理好孕产妇,每天还要为陪护的亲属打水送饭,让隔离在这里的他们安心度过每一天。”

刘雪在武汉20天,曾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转战到武汉市第七医院,支援结束时她看到楼下两棵樱花树开了。此时此刻,她希望家乡的这场灾情也赶快过去,城市的大街小巷重新律动起来,“我还期待着做美丽新娘呢!”

乐观勇毅,护佑苍生

曾支援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王莎,这次被分配到物资保障组。

物资保障组是社区采集核酸人员最坚实的后勤保障,需要为医院所有核酸采集队准备物资、协调整理与分发。每天王莎要准备防护服、防护面罩等物资近1000份,核酸检测试剂近7万份,然后再往返社区近百次给予补充。因此抗疫以来,她的足迹在医院、社区两点之间,三餐时间被打乱,昼与夜也没有了清晰的分割线。

除了准备物资,王莎和董丽菲还承担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就是做好核酸检测采集后的医疗垃圾回收工作。

“不能放在社区,很危险,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病毒传播。”她们建了一个微信工作群,产生垃圾随时回收。整理、捆绑、消杀、套袋,市里社区采集点一上午至少要回收150大袋,藁城区一天就是将近200袋,然后她们跟车再转运至医院的垃圾处理站。

因为转运车装得满满当当,有时,王莎和董丽菲她们不得不像蜘蛛侠一样贴着趴在车门上,有时就坐在垃圾袋上在寒风中穿行。两个年轻的姑娘还不忘自我调侃,“这车安全系数更增加了,每一个垃圾袋都是安全气囊啊!”

在第二次的核酸采集中,王莎、董丽菲,还有孟菲菲、黄祥成两天时间穿梭56个采集点,行驶140公里,收集医疗垃圾332袋。

医疗垃圾,在常人的眼中就是脏、有毒。可是王莎很淡然地对记者说:“在我们眼里没有‘脏’这个字,有的是有毒、有害、会传播疾病。无论医院分配什么样的任务,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想把工作做好!”

王莎工作18年,结婚12年。爱人虽说是个很浪漫的人,但在忙碌的王莎这里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我的工作性质说走就得走,他不愿给我压力,所以我们也就不约定过什么情人节了、结婚纪念日了。”

去年王莎驰援武汉,牵挂担忧的爱人在2月14日为她唱录了一首《桥边姑娘》。“他很支持我,把家里老人、孩子都照顾得妥妥帖帖,常对我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只要你每一天平平安安回来就好’。”王莎说,作为医护人员,爱人的这份期许真的朴实而厚重,“我也希望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