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春霞
2021年1月1日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专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也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期待民法典规定的权利能够得到落实,成为民众切实享有、能够实现的权利。同时,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意识。
民法典首批司法解释大部分继承了原有内容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贯彻实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释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最高法坚持确保统一正确适用民法典,对标民法典立法精神和法律规定,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与民法典规定一致的共364件,未作修改、继续适用;对标民法典,需要对名称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的共111件,经修改颁布后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决定废止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共116件,自2021年1月1日失效。
最高法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司法解释,包括关于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另外五件涉及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筑工程合同、劳动争议等方面。
最高法关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共计91条。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但淑华看来,因为时间太紧,最高法较难对民法典新增加的规定全面制定新的司法解释内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更多的是对原有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内容的梳理。 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中,但淑华也发现了几处新的规定,比如,对民法典诉讼时效变化带来的原有司法解释不协调之处作了修改,关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问题原有司法解释之间存在冲突,此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随着个人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民法典继承编解释(一)切实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删除了继承法关于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的规定。最高法在修改清理中也将“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的条文予以废止。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财富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魏小军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解释(一)最大限度保留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内容。民法典继承编解释(一)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原解释中的部分规则予以修改完善。
期待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对民法典新规予以明确
“对于民法典新增制度和重大修改的调研指导工作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贺荣表示,对于民法典的部分新增制度如性骚扰、自然人声音、自然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涉及人格权的司法保护,还有待继续立足审判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将对这些新规定、新情况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但淑华告诉记者,学界和实务界对最高院关于民法典的司法解释有很多期待。婚姻家庭编修正的一些内容,如何理解适用需要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如结婚制度中“重大疾病”的类型和范围,夫妻共同债务中用于“共同生产经营”债务的理解和认定标准等。
合同编在通则中对身份关系协议作出了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合同编对身份关系协议的规定是很重要的变化,会涉及婚姻家庭领域身份关系协议,比如忠诚协议、收养协议等。”但淑华说,以前合同法对身份关系协议是不予调整的。合同编和婚姻家庭编在财产制度方面有很多区别。对于合同编的这一新规定,哪些情况下适用合同编的哪些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魏小军期待,民法典继承编后续司法解释能对实务中比较关切的问题予以回应,比如代位继承人的继承地位。此外,本次民法典新增的遗产管理人制度,过于概括,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
人格权编独立成编,其中关于性骚扰的规定备受关注。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反歧视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何霞告诉记者,关于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承担责任是否需要有过错,过错如何界定等问题,目前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没有单独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性骚扰防治义务的相关责任。建议司法解释将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中的“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伤害的”做扩大解释,涵盖“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期待民法典能够得到切实实施,让纸面规定的制度切实成为民众能够享有的权利。”但淑华告诉记者,民法典更加强化了对男女平等保护的规则,不少条文强调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期待民法典在适用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男女平等意识、儿童优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