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插图:小丽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峥
2020年即将步入尾声,但各种传言仍不消停:今冬将现60年来最冷冬天、吃泡发食物会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杀幽门螺杆菌、安检仪辐射会伤害胎儿健康、空气炸锅易致癌……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等最新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帮大家一一揭穿这些“伪科学”流言的“真面目”。
流言1:今冬将是60年来最冷冬天
真相: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翟羽解释,“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当温度偏低现象的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之为一次“拉尼娜”事件。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不是通过几次降雪就能判断出来的。
“不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有利有弊。比如,暖冬有利于空气中细菌、病毒的生存,增加了我们生病的几率。由于气温较高,降雪概率大大降低,导致天气格外干燥,土壤中的虫卵更容易越冬繁殖,或导致大面积虫灾出现,不利于农业生产。不过,气温没那么寒冷,供暖需求就会相对减少,有利于节能。”翟羽说,在冬季气温骤降或特别寒冷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所以,冷冬期间需特别关注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健康。
流言2:防蓝光眼镜可防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和近视
真相:首先,由于部分防蓝光眼镜底色偏黄,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不建议儿童日常戴防蓝光眼睛。其次,防蓝光并不等于防近视。目前还没有蓝光导致近视的直接证据,不必过分担忧所谓的“蓝光危害”。此外,成人也不需要额外防蓝光措施。
如果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可以采取减少连续用眼时间、减少睡前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在背景光线较差环境下玩手机和看书、每隔20分钟远眺休息等措施保护眼睛。
流言3:“抗幽牙膏”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真相: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不表示一定会得胃癌。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只有1%会发生胃恶性肿瘤。同时,幽门螺杆菌偏爱生长在胃窦部位,并非口腔,牙膏根本作用不到胃里。所谓“抗幽牙膏”既起不到预防效果,也谈不上杀菌作用,纯粹是商业炒作。
流言4:“脱糖电饭锅”煮饭可降低米饭中70%糖分
真相: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家分别对“脱糖电饭锅”和普通电饭锅煮的米饭进行了双盲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电饭锅煮出的米饭,进入人体后形成的血糖实际上没有差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淀粉就是一种多糖,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消化分解,最终变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脱糖电饭锅”想通过洗掉淀粉的方式阻止人体血糖提升,这不切实际也很难办到。此举还会导致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流失,不利于营养均衡。
流言5:空气炸锅会产生“致癌物”
真相: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它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的热管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空间内循环。它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煎炸食物,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效果。它其实就是一个带风扇的简易烤箱。
丙烯酰胺是由“还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焙和烤制过程中产生的。只要食物里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均不可避免会产生丙烯酰胺。跟普通油炸相比,空气炸锅煎炸的主要特点是“少油”或“无油”,但这并无法阻止丙烯酰胺的产生。所以,丙烯酰胺的产生不能怪空气炸锅。
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空气炸锅产生的“千滚油”会产生致癌物,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各种肉类食物中都有挥发性脂肪酸,会有很浓香味,所以我们觉得肉类闻起来很香。不过,绝大部分脂肪酸并不容易挥发,也不会随空气挥发进入空气炸锅的空气循环中。能够挥发的脂肪酸在食物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有研究检测发现,绵羊、牛和猪的脂肪组织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占比分别为0.6g/kg、0.45g/kg、0.2g/kg。这些挥发脂肪酸会很快挥发在空气里,并不会一直存在于空气炸锅里面,因此不用太担心其会影响人体健康。
流言6:“手机信号增强贴” 可增强信号接收范围
真相:“手机信号增强贴”是在一张塑料片上镀了一层铝膜,铝膜上面还印有一层类似磁性油墨的材料。商家宣称“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的说法,从原理上这是讲不通的。
首先,波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长”;其次,放大任何东西都需要能源,而贴纸无法为“有效放大信号”提供能源。而且,各手机信号频率也不相同,要实现共振就必须与相应手机信号频率相同,一张贴纸即便能产生某种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机频率。
流言7:安检仪辐射大,会影响胎儿健康
真相:无论是“过人”的安检门,还是“过物”的安检仪,对人体辐射剂量均非常微小,尤其是安检仪,辐射剂量还不如手机。一般来说,设备功率越大,电磁辐射强度越大。毫米波安检仪功率一般不超过0.1瓦,而手机在通话过程中最大功率能达到2瓦。安检仪功率不到手机功率的1/20,并且普通人使用安检仪的强度远远小于手机,通过安检仪时的距离也远远大于和手机的接触距离,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安检仪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健康。
生活中常见的X光安检仪,其内部射线全部密封在机器内,进出口使用了铅帘,内部四壁也都是铅壁,正常情况下能有效阻隔X射线进入外部环境。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在行李物品通过X光安检机时,机器才会发出射线进行检测。人只是从它旁边快速通过,辐射量极小。所以,孕妈妈们可正常过包安检,不用担心影响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流言8:“非油炸”食品很健康,可以敞开吃
真相:“非油炸”食品也不一定健康,关键要看配料和工艺。首先,非油炸不等于无油,很多非油炸食物添加的食用油并不少。其次,非油炸不等于低脂肪,以方便面来说,油炸和非油炸相比,脂肪含量可相差1倍多;但对于薯片而言,非油炸和油炸的脂肪含量相差不大。
另外,非油炸不等于加热温度低,非油炸的工艺如果温度高、时间长,依然存在营养破坏。因此,不能因为是“非油炸”食品,就可以敞开了吃。
流言9:想避免胆固醇升高,就得多吃素
真相:人体血浆胆固醇水平与三餐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并不是一回事。首先,人体对胆固醇水平有一套调节机制,人体内胆固醇通常来自两个渠道,即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的生物合成。
研究发现,即便从食物中摄入了大量胆固醇,仍有约60%的血浆胆固醇来自体内的生物合成(人体每天合成内源性胆固醇1000~2000毫克,远高于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有些高血脂患者在相当长时间内完全不摄入胆固醇,血浆胆固醇浓度也只能下降10%~25%。可见,食用素食可能也会出现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因此,血浆胆固醇浓度过高时,不能单纯只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完全不吃含胆固醇食物会导致营养缺乏,容易造成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等营养问题。
流言10:吃泡发食物会引起中毒
真相:前不久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让米酵菌酸出现在公众视野,很多人担心各种被泡过食物的安全性。其实,并非所有被浸泡过的食物都含有米酵菌酸,大可不必因此拒绝一切浸泡食物,只要浸泡时间合理,就可避免中毒,无须过度担心。
公共营养师薛庆鑫表示,下面这几种食物都有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合理浸泡和食用非常关键。黑木耳的浸泡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水温不超过30摄氏度。有实验表明,泡发超过6小时,黑木耳边缘就会开裂,不仅严重影响木耳品质,也使木耳更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河粉、米粉在热水中的浸泡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食用前需再用沸水煮1分钟至2分钟。如果直接用冷水泡,需泡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