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杨宜华
■ 整理:谭元钰
曾经,我和老婆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又不懂什么技术,只能在外面打点零工,也挣不到多少钱,两个娃娃一个在读大学,一个上高中。家里的老屋也很破旧,每到雨天一家人就发愁起来,生怕房子漏雨。即使这样,当村里把我家评为贫困户时,心里还是很不好受。之前家穷也就村民小组里的人知道,评上了贫困户,全村人都知道了。为这,我前几年回家都抬不起头来。
村里的扶贫干部了解到我家情况后,隔三差五地上门给我们讲政策。我们去外面打工了,他们也经常打电话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和收入情况。后来,他们帮我和老婆争取了外出的交通补贴,帮我们的两个娃娃申请到了精准扶贫助学金。去年,他们又帮助我们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资金,从厨房到厕所,从屋顶到外墙,里里外外全部翻新了一遍,让我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享受着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也恨自己不争气,想自己再多出点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有一回,我把心里的愧疚和想法告诉了村里的扶贫干部,本以为他们听了就算了,没想到,隔了几天,他们就把我哥和几个村民叫到了一块,和我们讲起了搞养殖业的计划。扶贫干部说,我们村有很多荒芜的山坡,你们几个又有养牛的经验,完全可以在村后的大山里放养水牛和黄牛。扶贫干部建议我们成立专业合作社,从周边买本地牛来养。
我们几个老伙计一商量,还真觉得有搞头,再加上扶贫干部的鼓劲,我们就有了更足的底气。我们马上联系周边的养牛户,可是,正当我们信心满满时,却被10多万的买牛款难住了。我们五户人家,七拼八凑,只拿得出7万多元。扶贫干部早就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他主动帮我们联系,申请到了5万块的小额扶贫贷款。我们拿着这些钱,到隔壁的村陆续买回了17头小黄牛和6头小水牛。
去年春节前,我们试着卖牛肉,开始还发愁是否卖得完,可是还没拿到市场上去就被人订完了,这下子让我们对养牛更有信心了。这一年来,我们养的牛又生下一些小牛崽,看着越来挤的牛棚,我们觉得自己总算搞出点名堂来了。
现在,镇政府又在我们村搞铁皮石斛种植,还招工人去搞管护,留守村里的人也能找到活儿做了。这样,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劳务费、“三变”股金分红、村公益保障等七七八八的利益联结资金,贫困户和村民的钱包更鼓了。
现在,我家已经脱贫,钱包比以前更鼓了,日子越过越好。
(口述者为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岔路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