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娜
“住房”是人们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之一,是千家万户关注的社会热点。实现人们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也是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定义了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房地产业的运行方向。“十四五”期间,我们的住房状况将会有哪些改善?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况伟大。
“房住不炒”是这几年我国对房地产市场一直强调的基本定位。对此,况伟大解释说,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住房市场而言,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导致中低收入者面临买不起房,一些一线城市房租上涨过快,中低收入者也面临租不起房的问题。同时,房价和房租上涨过快,房贷和租赁贷风险过高,易引发房贷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为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防范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切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十四五’住房规划应重点解决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在况伟大看来,目前,中国租赁市场发展不规范,特别是机构租赁没有发展起来,租客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房屋的拥有率约65%,有35%的人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中国的住房拥有率达到90%左右,中国的租房比率较低,大概10%左右,大多集中在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中国租赁市场尚未完全发挥解决住房消费作用。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对于住房租赁市场,况伟大建议,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机构租赁,进一步规范私人租赁市场,避免出现房东随意更改合同或随意调价等乱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租赁,增加公共租赁供给,加大政府补贴和投入。
“‘房住不炒’定位以及租购并举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异、城市差异以及城乡差异,提供更多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最终实现‘租购同权’打下坚实基础。”况伟大说。
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很多老旧小区的通病。《建议》中提到“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对此,况伟大表示,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功能单一和老化,下水道容易堵塞,防洪排涝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抗击重大洪涝灾害,面对重大洪涝灾害会给城市带来重大损失。建设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目的是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及城市恢复发展的能力。因此,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需要对老旧小区改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836万人。《建议》对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给予了充分关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那么,农民进城以后市民化,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况伟大认为,应从两方面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一方面,应增加城市土地面积,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另一方面,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和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