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3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 什么是破解家校冲突的良药 重绘明日梦想,点亮儿童未来 地铁上的家教 建立平等互信的家师关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平等互信的家师关系

■ 边玉芳

儿童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协调与配合。最好的教育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教师、教师配合家长,共同支撑孩子的成长。但家校合作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决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生涯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师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可以更好地开发这一教育资源,反之则可能酿成危机。

避免扭曲的家师关系

一是“猫和老鼠”式,即教师太强势,动不动就请家长,家长害怕甚至躲着教师;二是“雇主和佣人”式,即家长太强势,教师成了为家长服务的佣人,家长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老师要负全部责任;三是“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式,家长把教育视为自己购买的服务,不尊重教师,动不动就指手画脚;四是“猪八戒”式,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都觉得委屈;五是“警察和嫌犯”式,彼此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甚至严重到家长采取实时监控的方式来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越来越多的“怪兽家长”和“刺猬老师”,让家师关系紧张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

良好的家师关系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家长和教师既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意见,沟通时既不居高临下,也不俯首低眉,遇事以协商为主,而非单方面提要求,明确各自的教育职责,发挥彼此的教育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假如有平等互信的家师关系,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应该少一些命令的语气,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少一些“你必须”“你应该”“你最好”,多一些“我建议”“您的想法是”“我需要您的协助”,把家长当作教育的“合伙人”,共同为孩子的教育负责。

提高有效沟通能力

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018)发现:95.6%的四年级班主任和97.4%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遇到困难,家长和教师沟通最多的内容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考试成绩。可见家师之间普遍存在沟通困难、沟通内容单一的问题。这提示沟通时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多沟通孩子的心理状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体育锻炼等情况。

要避免小事不沟通、大事才沟通;没事不沟通、出事才沟通;好事不沟通、坏事才沟通这三个误区。

家师沟通中应遵循沟通无小事、小事不小视的原则。小事如果不及时、妥善沟通,家长可能认为教师在推卸责任,甚至可能会产生对教师和学校的不信任。

教师应该树立提前沟通的意识,出了事才沟通往往会让教师面临问题时措手不及,忙中出错。防患于未然,就要做到没事先沟通、出事好沟通。

没有哪个家长喜欢听老师数落孩子的“罪状”,教师应该学会多多表扬孩子,沟通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跟家长打电话最好站在镜子前,不要带着情绪和家长沟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比如学会共情、换位思考;可以重复家长的话,“您刚刚说……”;也可以表达对家长情绪的理解,“您现在比较生气……”;还可以通过眼神和拍肩、握手等肢体动作表达共情。

沟通中学会正向、客观的表达,客观陈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事件结果,不加主观评判,不带感情色彩,尽量避免使用“不”字。例如不说“他今天简直太不像话了!上课时总是调皮捣蛋,没有一刻时间是安静的!”而说“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上,张老师发现他整节课都在和同桌讲话,中途老师提醒了3次,没有效果”。

沟通时学会专业化表达

要给家长具体的建议,避免模糊语言带来的主观判断。例如“他今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概只能维持3分钟,建议您以后要多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沟通时既要学会表扬,讲事实、不夸张、具体化,又要学会批评,委婉表达、就事论事,遵循不扩大化、不贴标签、及时反馈的原则。例如“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上次也是上课讲话”,就不如说“这孩子今天下午第一节课一直在讲话,打扰了老师上课”。

还要注意保护家长的隐私,沟通尽量在家长接待室、心理辅导室等相对私密的空间,而不是教师办公室、学校走廊等人多的地方,让家长感到被尊重。沟通频率要适宜,日常的微信沟通可以每周两次及以上,集体的家长会可以每学期2—3次,个别约谈或家访每学期1次或以上。

为了不让开放自由的微信群沦为点赞群、炫耀群、批斗群、马屁群,变为家师矛盾的“重灾区”,建群时就应该约定好沟通的内容、时间、方式、群管理规定和群处理办法等内容。有家长破坏微信群规定时,一定要及时反应,注重过程,兼顾结果,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家长踢出微信群。

尤其要注意鉴别信息的真假,识别家长信息背后隐藏的情绪信息,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简练、精确、客观的语言合理表达,措辞要积极、少批评、不发泄情绪。还要注意区分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涉及个人的信息时应“点对点”发布,保护他人隐私。

发生校园意外或伤害事件后,尤其要注意沟通策略,要遵循尊重优先、正面面对、沟通协商的原则,进行及时、准确、有计划的应急沟通,控制事态蔓延,降低影响力和破坏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