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事件中女性的身体经验与具身实践》
作者:李彧白
本文尝试讨论在民族地区生育医疗化的背景下,当地的女性如何呈现自己的身体经验,如何围绕生育身体展开具身实践,又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并建构起与母职相关的性别角色。“面向记忆的具身实践”“面向日常生活与家庭关系的具身实践”和“面向医疗技术的具身实践”是她们感受、呈现自己的身体经验并围绕生育身体进行实践的三个角度。本文作者认为,在当地,医疗化的生育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医学过程,而是技术、文化、关系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女性通过实践尝试调和传统、家庭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母职的理解和建构。
来源:《社会》2020年第6期
《性别区隔视角中的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徐燕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由于性别区隔的视角差异,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建构女性形象不成功,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家认同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无法进入双性同体的写作状态;第二,女性形象是小说的功能性人物,是作家理想化的产物;第三,作家潜意识中以女性对男性的付出程度来表现其存在价值。本文作者提出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应当服从人物的生命逻辑,平等地描摹复杂的人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完成人物主体在社会中的多维身份建构。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孕产行为集约化进程中国家与妇女的互动》
作者:安姗姗
本文作者认为,国家政策介入与妇女主体需求构成了推动孕产行为集约化急速发展且成型的两股主要力量。一方面,国家期望早日实现现代化国家转型,以保护母婴安全为由,通过行政手段介入个人生育领域,将孕产这个私人事件变成了公共卫生事件;另一方面,妇女并不是国家政策被动接受者,而是作为主体参与者以自身解放为契机,活用国家政策,实现不同阶段由“维生”“卫生”到“客体威生”“主体唯生”的需求转变,将被大众话语忽视的妇女特殊经历带入了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广受关注的公共事件,其中基层妇女干部在两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地方文化、生物技术、市场机制、信息技术等发挥了调节作用。
来源:《浙江学刊》2020年第6期
(素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