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当下“媒介与性别”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显性议题,相关学术成果蔚为可观。新近出版的《性别文化的媒介多元再现和反思》一书持续这一探讨,将“媒介与性别文化”并置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理论视域中进行考察,对媒介与性别文化的发展予以历时性的梳理与分析,揭示出媒介性别文化堕距及媒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传播战略与路径。
■ 张竞月
社会性别概念经1995年北京世妇会得到广泛传播,此后,“媒介与性别”议题也逐渐显性化。众学者围绕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媒介表达中的女性意识等展开研究,学术成果蔚为可观。新近出版的《性别文化的媒介多元再现和反思——基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域》(彭程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将“媒介与性别文化”并置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理论视域中进行考察,对媒介与性别文化的发展予以历时性的梳理与分析,并对性别文化进行了类别化的系统整合,全书视野开阔、视角新颖、体系完整、框架科学、观点鲜明,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批判性的佳作。
兼具宏阔视野与细致洞察
学术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之分,本书既有宏观的追溯与分析,又有由浅入深、细斟细酌的洞见。作者将宏大的性别文化议题置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域下,既使得如此宽泛的话题在一个可探讨的理论视域中展开,又使其不至过于平淡;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对传统性别文化进行审视与分析,用历时性和即时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性别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今媒介传播中的再现进行了较宏观的梳理和研究。
性别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再现于媒介中的重要文化景观。作者在全书开篇即提出了性别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历史性,从性别文化演变的历史脉络中发现,性别文化以多元混杂化的形式和发展态势存在于当下,面临着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形态的博弈和冲突。
有鉴于此,作者自第三章开始,便着力从影视媒介、报刊媒介、网络媒介三个媒介工具入手对性别文化的呈现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无论在传统媒体中还是新媒体中,性别文化在媒介中的呈现都具有同质性,但性别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及不同媒介中依旧会呈现出不同样态。进而,作者通过对媒介性别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当前的媒介再现,透视出媒介性别文化的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之间的碰撞、冲突及多元并存与融合的发展态势,揭示出媒介性别文化堕距及媒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媒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传播战略与路径。
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审思女性形象呈现
全书重点探讨了各类媒介形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状态。视感是最能直接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一种感官。电视剧是一种叙事艺术,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折射出社会的集体意识及主流价值。虽然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来讲,包括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电台等在内的媒介文化作品都是可复制、批量生产的、商品化的文化产品,但不得不承认大众媒介“部分”地反映了社会价值,并起着催化社会变革的作用。
在各种媒介形态女性形象研究中,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呈现与变迁是最为直观和最具可视性的,反过来,女性形象的变迁也深刻地反映在影视剧中。自20世纪末期以来,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不断突围,从塑造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形象到塑造自强、自信、自立的新女性形象,不仅反映出编剧在影视媒介创作中从“男本位”视角向“女本位”视角的转移及“双性本位”视角的呈现,更折射出女性受教育水平、身份地位的不断提升。
传统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的呈现表现出一定的内向型特征,亦折射出传统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可能性与前瞻性。彭程在书中敏锐地发现,影视剧中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蕴含着女性在追求自我发展道路中的困惑与探索、懵懂与无知、确认与想象。
现代社会无疑是更关注女性自我成长和觉醒的,此一时期,具有主体性的女性形象逐渐进入荧屏,编剧、演员都开始有意识地刻画区别于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女性形象。现代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的刻画反映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如作者所言:“现代女性形象的符号解码应具有反叛传统的意识、革命的精神、独立的个性与主体地位、拥有职场生涯及知识文化素养等。”无论是敢于革命的女英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姑娘”还是21世纪以来的职场丽人,都体现了现代女性的文化诉求是摆脱传统性别文化中的母亲与妻子角色,并力求在新的文化浪潮中树立起独特的现代女性主体。
后现代性是基于现代性的一种整体文化转向,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阶段,也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继承。影视剧中呈现的后现代女性形象,是全球化、资本消费主义、多元化趋向兼收并蓄的产物。因此,后现代文化浪潮下的性别文化既有现代性别形象的影子,又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挑战。在本书中,“花美男”“女汉子”“暖男”等形象都折射出当前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从传统性别文化、现代性别文化与后现代性别文化在媒介中的呈现,可透视出性别文化的真切变迁。
性别文化的继承、扬弃、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指导性地位,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全书的立意所在。为此,作者还发出了倡议,倡导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媒介议程,将先进性别文化融入媒介文化生产创作和传播过程,进而提升先进性别文化传播能力。
总体看来,《性别文化的媒介多元再现和反思》一书具备独特的分析视角,通过严谨的论证,解析了一个具有理论深度与现实广度的主题,读罢引人思索、给人启迪。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性别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