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2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让法律成为小康路上“好朋友” 微视角大学问 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乌英苗寨有了女子志愿消防队 社交群组对暗号,明码标价售卖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送法进乡村,农民知法用法守法成风尚

让法律成为小康路上“好朋友”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司法局在沐恩邸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昭觉县司法局供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任然

一只农户散养的土狗,在山村里自个儿溜达,嘴上严实地戴着狗嘴套……坐在四川省巴中市陇山村小卖部里的城里客人,看到此景非常惊讶:“这是第一次在农村见到。”

开小卖部的张秀华、王久高夫妇连连说明:“这是应该的,狗要是咬了人,狗主人要负责任,这是有相关法律规定的”“要养狗,就要文明养狗”……

位于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有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陇山村,坐落在一整座山上。自2016年成为司法部重点帮扶贫困村后,陇山村开启了法治扶贫之路,不仅在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目前全村2000余村民还普遍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

不只是陇山村,在四川,司法部重点帮扶的广元市苍溪县、巴中市平昌县以及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县等贫困县,均在全面依法治县中建设法治乡村,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在村庄里,村民们知法有途径、用法有协助、守法有甜头。一边脱贫一边学法,逐步养成了守法、用法的好习惯,随着村庄脱贫,民风村貌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陇山村,张秀华夫妇经营了20余年的小卖部,从四五平方米的土坯房,发展至今,已是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敞亮临街大门面。他们和众多村民一样,不仅见证了村庄巨变,还在这条脱贫奔小康路上,切身感受到“法律是个‘好朋友’”。

知有途径

平日里,张秀华夫妇最爱去村里的法制文化大院参加活动,“上农民夜校,几乎次次都不落下”。几年下来,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合同法以及最新出台的民法典等,张秀华夫妇在村庄里成了法律明白人中的明白人,很多法律知识“比在外打工、见识广的村民还清楚”。

“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陇山村建设了法治文化大院、法治石刻走廊、依法治校示范校、儿童心理体验馆等6处公益性设施。”司法部下派干部、陇山村第一书记张体磊介绍,依托这些设施,陇山村打造了包括农民夜校在内的多个法律宣讲平台,并经常开展契合村民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均每周能有两三次”。

2019年6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法治乡村建设”,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法治宣传是主要任务之一。

政策、法律、法规……如何让村民入眼、入耳、入心?

在凉山州昭觉县,针对全县彝族占比98.4%的现状,昭觉县在开展法治宣传时就以彝语母语为主。

“先辈父母们,如同山头雾。早也会消散,迟也会消散……不敬父母者,终身留遗憾”,这句如诗歌般的经文,出自昭觉县印制的双语宣传材料《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

“读本里的经文,源自《玛牧特依》(训世经),是我们彝族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道德教育经典。”昭觉县司法局局长吉子子哈说,“彝族人人都会唱诵其中的一些片段,现在把它收集起来,并与现代法律法规相结合,编制成册,村民们很喜欢。”

而在农民夜校,当地的“德古”(经过培训的乡村带头人)还会以此为基础进行法律法规的宣讲。“比如这条敬老的,我们就会讲到不孝敬父母,如果有遗弃老人的,情节恶劣的,会构成遗弃罪。”昭觉县火普村的“德古”、村支书吉色次哈举例说。

用有协助

不仅形成了高频率、有特色、自上而下的宣讲机制,当村民有需求时,也能随时找到寻求法律服务的途径。

“打电话嘛,找我们二社法律服务联络员李运万,还可以走到大院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咨询。如果和谁有矛盾了,找我们村书记、主任,都是调解员……”关于村里纠纷调解帮助、法律咨询服务方式,张秀华一连列举多种,“还有微信群,里面有村庄的法律顾问鲜忠明。”王久高补充。

“在平昌县,法律服务唾手可得。”平昌县司法局局长陈雨珍介绍,平昌县已标准化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站、村居室的三级实体服务平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县覆盖,每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线上24小时服务。”

“法律顾问,实施的是签约服务。”陈雨珍强调,“每年完成约定好的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并经过考评合格后,才能拿到签订的服务费。”

近年来,司法部推动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成为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四川,共有法律顾问9511人,其中律师占比近一半,其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法律知识背景的人员各占20%。“今年年底,四川将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人员全覆盖。”这位负责人说。

守有甜头

不仅有法律顾问协助“把关”,村民们还尝到了“守法的甜头”。

当问到村里近几年有什么诉讼时,无论是在陇山村、云台村还是火普村,村里的法律顾问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没有诉讼”。

“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陇山村法律顾问鲜忠明是位老律师,在陇山村所在的驷马镇从事了20余年的法律服务。他总结说,相对以往,近几年他接手的法律服务呈现出明显的“一降一升”现象,“各类诉讼逐年下降,但法律咨询量大幅上升”。

他认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村民懂得了要学法,要依法办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有了法治思维,村庄普遍形成了遵守良法的氛围,“自然诉讼越来越少”。

对此,张秀华夫妻俩打开了话匣子。

“最初,我们开小卖部累得很,小卖部经常被偷。每次进货不敢进太多,看不过来。”张秀华讲述,但近几年,小卖部被偷盗现象明显减少。

张体磊的介绍道明了一定的缘由。“随着近几年法治宣传进入乡村,司法保障得到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越来越完善以及平安建设机制等相关机制的建立,村民素质明显提升,民风民俗根本好转,陇山村成功创建为全省‘四好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小卖部临街的两扇大门每天大敞着,各类大小货品摆放在门口,再没丢过任何东西。因此,张秀华夫妇敢把生意越做越大,小卖部货品种类有100多种,“每月流水达到十几万元”。

“原来,我们进货不懂得签合同,经常被坑,进到假货,只能自己认栽。”王久高接着讲述,现在,他们和各个品牌代理商均要签订陈列货品协议。他们在协议中,除了提出货品要保真保质外,还约定“先卖货,后付钱。”王久发说:“这样,我们就拿到了主动权。”

一位司法系统工作人员听到王久发的这番讲述后连连点赞:“这又是一个进步啊!”这位工作人员说,“不仅知道学法、守法,还知道怎么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促进自身的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