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 以新举措新标准完善新时代新托育 数字性别鸿沟现状与弥合展望 研究视窗纪念北京+25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视窗纪念北京+25

《从赋历史以性别到赋性别以中国历史——妇女/性别史30年回顾与省思》

作者:杜芳琴

从1985年妇女史再度兴起到1990年代社会性别概念的引进,从本世纪初的妇女史研究到妇女/社会性别史学科建设,妇女/性别研究队伍的集结,以妇女研究中心群体活动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赋历史以社会性别成为主要趋势;近十年来以高校历史专业为依托,重组妇女/性别史研究的“准学术共同体”,在赋社会性别以历史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以研究主体的个体/组织行动、议题关注和研究路径及代表成果为主线,对30年的进展进行分期梳理,围绕着“做”的纵向脉络和“思”的横向拓展展开分析并交叉呼应,以便在回眸过去、思考未来、重新定位研究目标和行动策略的同时,通过代际传承完成改革传统史学和史为今用的双重使命。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在学科跨越中创新妇女/性别研究的知识体系》

作者:畅引婷

妇女/性别研究及其学科建设,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语境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显现出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现实的角度讲,体制/机制建设十分重要,它将为学科的不断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或日益完善,最终取决于学科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利益诉求;从学理的层面说,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则是一个学科在学界立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当代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外在机制和内在机理入手,试图探讨妇女/性别研究与知识生产、知识生产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与(女)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说明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回顾与思考: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

作者:乔以钢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年来,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取得很大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对西方理论生搬硬套、忽略本土经验和性别内部的复杂性以及文学的审美分析薄弱等问题。学界在做出反思的同时,从多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历史文化资源受到关注,文献资料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赋予性别研究“在地化”品格的重要性,努力寻求进一步打开文学文化现象考察的空间,以总体性的问题视域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深化思考。文学与性别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和历史的视野,具有多元维度和世界眼光。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素波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