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讯 资金要得到保障 模式要因地制宜 铜河村的脱贫逆袭路 2020年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就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我国成功放归25只麋鹿 “生命关爱·行知教育”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第四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为农村养老献计献策

资金要得到保障 模式要因地制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迈向老龄社会,农村老人如何不掉队?脱贫攻坚战收官后,农村养老如何可持续发展?近日,第四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来自政界、学界、公益组织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农村养老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速度快于城市和镇,而且程度也高于城市和镇,寻求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成为一项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面临严峻挑战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3亿,占农村总人口的22.3%,高出全国总体老龄化水平4个百分点。而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用数字说明了农村老龄化的严重程度。他继续表示,“同时,留守老年人在农村非常普遍,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巨大。”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用一组不同的数字同样说明了农村老龄化的严峻形势:2019年我国拥有城市人口8.5亿,农村人口5.5亿,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村是1.3亿,城市是1.2亿。“城市和农村的老龄化水平发生了严重的倒置现象,有大量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即所谓的留守老人。”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一书中也指出,在2040年前,农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

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更面临着极大挑战。王杰秀提出,第一是照料弱的问题,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使得家庭无力承担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第二是支付能力不足,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8.1元/月,养老水平较低。第三,与城镇养老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还存在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严重问题。

“我国整体都面临着养老方面的挑战,但是农村未备先老问题尤其突出,农村老年人的刚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王杰秀总结说。

“农村是养老问题的难点痛点,还是重点和堵点。应对老龄社会的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农村老人。”原新表示。

资金保障是关键

应对上述挑战,资金保障是关键。王杰秀认为应建立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由家庭、政府、社会多元责任共担,保险救助福利多种方式混合,同时发挥政府补贴的引导作用。

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看来,农村养老服务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他注意到,有的地方会从福利彩票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养老事业,但更多的地方对农村养老没有专门的预算。

“把农村养老搞起来,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他认为,各级政府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把农村养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中。“仅仅靠社会组织去做,只是杯水车薪。”

结合以往成功项目的经验,于建伟提出“五个一点”的投资模式,即基金会资助一点,政府补贴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向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收一点。“养老事业要做到‘全民参与’, 要建立健全家庭尽责、基层主导、社会协同、全民行动,政府支持保障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于建伟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对农村养老来说,不能再仅仅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应当是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政策框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政策决策者关注到农村养老,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入农村,使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质的提高。

模式需因地制宜

哪种模式可以让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如果中国的农村养老都是一个模式的话,一定不是成功的,一定不是符合中国农村特色的。”陆杰华坦言,中国的农村养老要从基层不同模式的变化中来寻找。

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打造的“妇老乡亲”农村养老模式现已在河北省14个乡镇的近30个村推广,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基金会进行模式输出和资金支持,农村妇女组织和农村老人组织具体实施,整合农村资源,开展服务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

原新认为,该模式播下了一颗适合河北农村养老的种子,可把“河北经验”提炼总结,做成可复制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改造、创新、推广。

河北大学教授吕红平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表示,中国的农村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模式完全覆盖到全部农村,需要从不同类型的、不同地区的试点中探讨不同的模式。“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包括社会文化、人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结合已有的一些模式和经验,把它吸收、消化,然后改造成适合本地特征的养老模式。”

他同时表示,国家对于养老的大方针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而对于农村来说应该更重视“养”的问题。

于建伟也强调需求导向,他认为,不同地方的农村老年人需求不同,这其中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公益救助、健康管理等,政府或公益组织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供服务。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开诚布公,结合自己多年的调研与思考,为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在总结中对未来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他表示,第一要在国家战略中增加农业的元素,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战略计划中将农村养老项目落地;第二要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做好这点需要党政主导,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农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第三要创新运营模式,不能单靠基金会或某一种形式的服务,而要对养老服务进行系统优化,盘活农村养老资源,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人才,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的刚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