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的确定是妇女学/女性学学科发展的内在根据。妇女学/女性学强调的以“妇女”或“女性”为主体,在研究对象上与其他学科严格区别开来;从研究方法上讲,要从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在理论创新的层面可通过“比较”开启更大的思维空间;从研究目标而言,妇女/性别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并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整个“性别人”的解放。
■ 畅引婷
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5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相适应,有关妇女学或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讨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就其思维路向来看,一般都是从外在机制和内在机理两方面展开的。在笔者看来,外在的体制/机制建设固然重要,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目标的具体确定仍然是学科发展的内在根据。所谓内在机理,说到底就是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即某一学科的存在与发展,不是人为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研究对象:概念厘定与边界划分
从学术的角度讲,在学科命名上之所以会出现“妇女学”和“女性学”两种不同表述,原因就在于这两个词在汉语言环境下难以相互取代。“妇女”一词更多是在“群”或“类”的意义上与男性相对应,“女性”一词除了“群”或“类”的意义,更多了一层“个体生命”的含义。但不论是“妇女”还是“女性”,“女”都是其核心内容,也是这一学科始终要关注的研究对象。离开了“女”,这一学科将不能成立。一般来说,将“妇”与“女”相联系,强调的是社会的建构性;将女与“性”相关联,探讨的是自然的生成性。
从政治角度讲,妇女和女性两个词在“群”的意义上完全可以相互替代,在“学”的意义上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父权制或男性中心的批判和改变。学术研究中对妇女或女性经验的重视,将意味着在知识生产领域对男性话语霸权的一种挑战乃至颠覆。即便是谈论个别女性的经验和人生感悟,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从学术与政治合一的角度讲,“女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将会充分显现。具体到社会变革和妇女解放的实践中,一方面从(女)人的角度出发,追求性别间的平等;另一方面从女(性)的角度切入,寻找性别间的差异。妇女解放对女性而言,既不是“做像男人一样的女人”,也不是将两性自然的生理差异本质化,而是在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自由发展。如此一来,妇女学或女性学这个学科所强调的以“妇女”或“女性”为主体,在研究对象上就将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严格区别开来了。
研究方法: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
学术研究中,方法论至关重要。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将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建立其上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社会变革的方向/目标也会截然不同。与妇女或女性研究的时代大潮相适应,“性别”作为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知识生产中便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将会看到以往在男性视角下看不到或被遮蔽的许多方面,将女性的经验纳入知识生产的序列,不仅可以与男性(压迫女性)的日常经验相抗衡,而且能够用女性的经验来丰富人类认识的思想宝库,同时在理论创新的层面通过“比较”开启更大的思维空间。
在“性别间”进行比较。一方面通过“同”的比较,看两性或多性之间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是否平等,包括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通过“异”的比较,发现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特殊需求以及在人类历史文化创造中的独特贡献。性别间的各种比较,关涉的不仅仅是性别间的平等与差异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人类社会的文明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发展的问题。
在“性别内”进行比较。同样,通过“同”的比较,强调女性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以便为女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通过“异”的比较,真正打破“女性”铁板一块的固化思维,反映女性内部因地区、阶层、年龄、职业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权力和利益诉求,而不是制造对立。性别内的比较可以避免将性别间的矛盾扩大化或绝对化,充分认识妇女问题的复杂性和妇女解放路径选择的多样性。
“性别”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性别的视角看问题,人们将会看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性别作为“方法”相对于女性“主义”的立场,似乎更加客观或中立,可以吸引更多的男性一并加入妇女研究的行列,并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研究目标:社会变革与性别解放
妇女/性别研究及其学科建设,不仅仅是在教育体制内设立专业,确定编制,更为宏大的目标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体制/机制中将妇女权益的保障落在实处。这个学科是从女性出发的,但落脚点并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整个“性别人”的解放。推而广之,是作为“弱势”的个体或群体的一切解放,而不是受压迫。在这里,妇女学或女性学与其他一切领域的研究殊途同归。
学术研究与目标实现之间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要把学术探讨中的诸多“应该”变成以制度形式存在的“现实”,受制的因素很多。因此,学术研究首先是通过“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革命,然后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前提下向社会实践层面逐步推进。但不论研究还是实践,妇女学或女性学在目标追求上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会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对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目标的追求。
妇女/性别研究中,平等问题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于自古至今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而现实生活里不断发生的各种性别歧视状况,不仅严重伤害着女性的身体,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因此,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在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便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看待性别平等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公正问题提出的核心要义。注重差异,主要是对人的自然性别以及其他各种不同身份的一种尊重。不一样对待,并不天然地蕴含着不平等,比如在生产劳动和各项工作中对女性“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具体保护就是明证,反对用男人作为“人”的标准来要求女人。自由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主要是打破各种束缚(女)人的文化制度和道德规范,以及日常行为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使女性个体的身心自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这里,性别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将得到张扬。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等方面为妇女学或女性学的研究确立边界,是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为“学”必须要面对的基本理论问题。不论妇女/性别研究在学科间怎样跨越,“妇女”“女性”“性别”“女人”等关键词作为这一“学科”的核心要义是不会改变的。所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词汇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