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0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 新时代女性学发展的重要指南 另一种极简主义:卡罗尔·波夫的艺术 疫情背景下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因素研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背景下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因素研究

阅读提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线上教学”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本文作者实证调查发现,在线教学过程中高校女教师情感劳动投入度更高,能更自然和积极地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教学和互动,即便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倦怠,高校女教师普遍也能做好情感管理。此外,其面对的“职业人”和“家庭人”的身份矛盾比较突出。高校也应更关注高校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助力其发挥优势,更好开展教学工作。

■ 王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高校教师通过“线上”教学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情感管理、学生互动状态都影响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热情。疫情期间,高校女教师的职业身份、性别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困境和矛盾更加凸显。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和访谈,面向高校教师发放有效问卷456份,其中面向高校女教师的问卷280份,对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的情感因素展开分析。

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劳动

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提出“情感劳动”概念。在专业实践中,教师需要进行情绪调节,在教学活动中,也需要情感卷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过程中高校女教师更注重情感劳动的投入。74%的高校女教师选择在课堂上“总是”和“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各种互动,而男教师的选择比例只有50%。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中“经常”努力使用“表演”或“主播”方式的比例总体略高于男教师。值得关注的是,此比例因职称和年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超过83%的正高职称高校女教师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在线教学。

访谈中五名高校女教师表示,在线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仪态、语言和表情、动作等,在线授课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的风格和网络语言进行讲授;特意选择一些符合授课情景的直播背景或虚拟场景,“连在线监考时都不例外”;使用表情包、弹幕等直播间常用的方式努力和学生互动交流。可见高校女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非常认同,对情感劳动的投入更加深入,她们的性别身份也使表达感情的时候更加自然和细腻。

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倦怠

在情感劳动中,教师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资源,教师心理资源的平衡若被打破且无法得到有效弥补,情感劳动的负性效应就会产生。

在线教学过程中,超过70%的高校女教师能“总是”或“经常”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在线教学。但同时近50%的高校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疲劳感。超过46%的高校女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明显增加了自己的劳动强度,这一比例比男教师高出12%。尤其是高级职称的女教师,比同职称男教师的比例高出近50%。在线教学造成高校女教师情感倦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在线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不畅和学生的消极表现。53%的高校女教师表示学生的表现偶尔或经常会带给自己挫败感。同时,技术焦虑和时间贫困也给高校女教师带来了困惑。在疫情之前,45%左右的高校教师已经运用过在线教学的方式,而这一比例在50岁及以上的高校女教师中只有7%,同龄男教师的比例则超过22%。

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女教师向“家庭人”身份妥协。访谈中三名高校女教师表示“居家工作比正常上班更累”。受访者表示,因时间贫困,自己很希望但却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更好的在线教学方法。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同龄高校男教师在疫情期间也在家庭中负担了更多的家务责任,但其在线教学中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女教师。可见,性别身份和“家庭人”身份在高校女教师身上打下烙印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

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管理

在线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调节感情,做到职业要求的情感表达,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不良情绪。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中,高校女教师普遍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在课后对自己在授课中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评估调整。超过40%的女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较好或很好地开展在线教学,在课堂上享有比较高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高校女教师选择在授课过程中“总是”和“经常”“隐藏消极情感”这一选项的比例比男教师高出10%。这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女教师情感管理能力较强,但也或多或少透露出女教师的消极情感可能会比较多一些。

在回答“高校和管理者是否重视教师的情感调节与控制”这一问题时,高校女教师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男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女教师,对此项的满意和基本满意度只有24%,而30岁以下的女教师的满意和基本满意度则超过了51%。

访谈发现,近年来高校和管理者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很大,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心理素质方面都能获得很多专门的培训和帮助。而相比之下,“人到中年”的高校女教师获得的关注较少,这对高校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46%的高校女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更累,但她们依然对未来的在线教学表现出了较男教师更加强烈的意愿。超过60%的高校女教师坚定地认为在线教学是大势所趋,必将会在高校中普遍运用,同时绝大多数高校女教师也表示未来自己愿意继续开展在线教学,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通过疫情期间高校女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因素研究,可以发现在线教学过程中高校女教师对情感劳动的投入度明显更高,高校女教师能更加自然和积极地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教学和互动。即便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倦怠,高校女教师普遍能够做好情感管理,能很好地履行职业身份。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过程中,高校女教师“职业人”和“家庭人”的身份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了女教师的一些困境。高校和管理者也应该更加关注高校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积极影响,助力其发挥优势,并减轻情感倦怠,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做出指导。

(作者为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情感因素实证研究”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