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2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讯 “破”难题“聚”合力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从黄海之滨到彩云之南,32年跨时空的教育帮扶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北京东城:让“有爱无碍”贯穿南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创东西部教育合作、对口支援、融合发展的“宁海模式”

从黄海之滨到彩云之南,32年跨时空的教育帮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明芳 姚鹏

□ 见习记者 陈晓冰

2020年,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兴镇小凉山学校,一个暑气未退的9月。

“It is so easy,follow me!” 初一班级的英语课上,英语老师阿玉婷正在引导一名害羞的女生用英语发言。

下课铃声响起,阿玉婷走出教学楼,操场上奔跑跳跃追逐的画面一如从前。

望着远处的大山,“follow me!”一声熟悉的声音传来,记忆一瞬间被拉回16年前。

2004年,宁蒗县宁海中学,也是一个暑气未退的9月。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起,一位女老师阔步走上讲台,“大家好,我是蒋蓉,来自江苏海安,未来这一年将是你们的英语老师。”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蒋老师开始讲课。

当时刚上高二的阿玉婷看着这位严肃的老师,心里充满好奇。“江苏海安在哪里?”“这个老师板着脸真严肃啊!”

“follow me!”蒋老师标准的英语发音让阿玉婷立刻回过神来,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听起课来。

那是阿玉婷第一次见到蒋蓉老师,也就此结下了她与海安老师的缘分。

蒋老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她经常讲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扩散到更多的知识,延伸、对比、区分,英语课一点也不枯燥。”阿玉婷回忆。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原本英语不好的阿玉婷成绩不断提高,也让她深深爱上了英语。

“follow me!”这是蒋老师的口头禅,引导学生听课的时候,她会脱口而出。

课下,蒋老师还经常邀请阿玉婷和其他学生去她的宿舍做客,给他们做拿手好菜红烧狮子头。

阿玉婷跟着蒋老师学习了一年,高三那一年她考取了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

2010年,阿玉婷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宁蒗县民族中学教书,后就职于小凉山学校,成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

“蒋老师她们都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为我的家乡做贡献,自己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家乡,为家乡人民服务。”阿玉婷说。

阿玉婷如今就职的小凉山学校是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的配套学校。阿玉婷介绍,“背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这曾是宁蒗县很长一段时期孩子们求学的真实状况。

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也为了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2016年至今,宁蒗县总投入资金20亿元,共计实施搬迁1.04万户4.2万人,将全县18.3%的农业人口搬出大山,搬进幸福家园。

而小凉山学校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的配套学校之一,让孩子们就近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16年前,蒋蓉老师不远千里来到宁蒗帮助了一批像阿玉婷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而16年后,阿玉婷接过蒋老师的接力棒,继续为大山里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而努力。

“海安老师让我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走出大山,才是最好的出路。”在宁蒗,经常听到有人说出这句话。

那么,海安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目前云南尚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宁蒗县的教育起步晚、质量低。“从前宁蒗历年中考平均分与丽江周边县相差有100分,高考录取分数即使有30分的民族照顾分,也出不了一名大学生。”宁蒗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达峰介绍。

20世纪80年代,时任宁蒗县委书记的阿苏大岭深谙教育的重要性,狠下决心:“要从根子上治穷,绝不能让子孙后代再穷下去!”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阿苏大岭“挑中”了八千里外教育居江苏省领先水平的海安县。当时,海安急需用于教育硬件建设的木材,双方于是一拍即合,达成了“木材换人才”的“宁海之约”,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对口支援、融合发展的“宁海模式”。

于是,由宁蒗投资100万元、由海安选拔33名骨干教师,以宁蒗、海安两县县名第一个字命名的“宁海中学”正式成立。1988年8月25日,33名海安教师拖家带口近百人,踏上了八千里外的支教之路。

32年来,江苏海安和云南宁蒗开展了10轮教育合作,先后有281人次的海安老师从黄海之滨来到彩云之南,将真情和智慧倾注在宁蒗这片土地上。他们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两万多名,输送中专、大学生1万多名。其中有很多人毕业后陆续返回宁蒗,奋战在当地的教育、建筑、医疗、商业等领域,为家乡建设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宁海之约发展到今天主要是一种扶贫的模式了。长期的扶贫靠教育,所以教育扶贫在我们这里尤为重要。”张达峰说。

宁海民族中学副校长、海安第10轮支教领队陶长江说:“一个孩子走出大山,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许就能带领一个家庭脱贫”。

如今,阿玉婷还经常和蒋蓉老师联系,聊生活,聊工作,有了教育困惑也依然会寻求蒋老师的帮助。

“follow me!”虽远隔千山万水,宁蒗的孩子们在海安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宁蒗县也从“教育落后县”变为“教育强县”“教育富县”,为宁蒗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扫一扫

更多精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