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袁鹏 张园园 见习记者 刘丽君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我经常会给父母买点营养品,还有肉啊衣服什么的,孝敬父母点钱也拿得出来,做女儿的生活好了,父母也安心了。”
说起现在的生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马建乡庞湾村回族妇女田小梅一脸欣慰。
田小梅今年36岁,平日辛苦的劳作使她看起来肤色有点黝黑,但发自内心的喜悦使她显得十分精神,言语间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曾经“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十年九有,岁岁人发愁”的贫困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田小梅一样,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美。
“那时候我们住的是窑洞,光线不好,到处是土,很不卫生;一下雨,雨水会从窑洞上面的缝隙里漏下来,老鼠到处打洞,让人提心吊胆!”对于昔日的生活,田小梅记忆犹新。
田小梅和丈夫是自由恋爱,为了爱情,本来在县城生活的她嫁到了这个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山坳里。爱情的甜蜜逐渐散去,眼前的现实生活才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言难尽”。
田小梅和丈夫也想把日子过起来,但守着山里的那些旱地,生活最多能维持。田小梅也曾外出去打工,但也仅仅是到新疆去摘过几年棉花,家庭、孩子使她很难走出这片土地。她和丈夫也想过搞养殖,但是缺乏资金、缺水、缺饲料,也仅仅是和别的村民一样,散养一两头牛羊,生活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观。
是脱贫攻坚政策使田小梅看到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希望。
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小梅家先后享受了危旧房改造项目、扶贫贷款、饲草补助等政策。有了这些项目和政策的支持,田小梅家搬出了土窑洞,建起了牛棚,搞起了养殖,她和丈夫再也不用只靠几亩山地生活。除此之外,她和丈夫还买了一台饲草粉碎机,除了自己家用,还为村里其他养殖户提供服务。
“刚开始我们家就养了九头母牛,这几年规模逐渐扩大,今年除了出栏的牛,现在牛棚里还有十几头牛。去年我们一家靠养殖、种植、饲草加工,还有老公在外面的收入,家庭收入有十几万元!”据了解,庞湾村有建档立卡户87户392人,目前脱贫81户382人,贫困发生率0.89%。该村目前主要发展种植、养殖和劳务三大产业,截至2019年末,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0元。
采访田小梅的同一天,记者来到了西吉县龙王坝村。
在村民杨会琴工作的龙王坝村的一座窑洞宾馆大门口,43岁的杨会琴打扮时尚,胸前挂着工作吊牌向记者介绍宾馆的经营情况,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妇女。
杨会琴告诉记者,目前她除了在这个由一家公司运营的窑洞宾馆工作外,自己家里也开了民宿旅馆。在窑洞宾馆她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加上自己家民宿旅馆收入,她家一年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
像田小梅家一样,过去杨会琴一家也主要靠种地生活,前些年因为孩子小,老人又有病,家庭缺乏劳力,脱贫攻坚以来,她家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年来,龙王坝村依据该村地理环境以及民居民俗特点,通过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刚开始的“牧家乐”旅游模式发展起了以农业观光、蔬果采摘、民俗体验、乡村餐饮、避暑度假等为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
“我们家是2017年开始做民宿旅游的,刚开始不敢做,但是家里条件困难,看到别人干了起来,想想别人能做我自己也能做,就这样干了起来!”杨会琴告诉记者。
在政府部门的政策项目扶持下,2016年以来,杨会琴家的庭院进行了硬化、绿化改善,房子也得到了改造,腾出四间房子作为民宿客房,宾馆需要的床铺等一系列设施都配置得一应俱全。2017年杨会琴的民宿开始试营业,第一年运营几个月收入1万多元,到了2018年、2019年每个月平均收入可以达到4000多元。
“以前村里没有搞民俗旅游的时候,妇女们不要说穿个裙子、丝袜,就是穿个稍微时尚一些的衣服都不好意思出门,现在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观念开放了,大家还能跳跳广场舞!”杨会琴说。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2020年的收入仍然不会比往年差。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给了我发展的信心,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杨会琴说。
据悉,从2014年至今,6年来西吉县贫困发生率已经由之前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2019年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041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