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民俗文化村广场上踢球的藏族小女孩。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姜军旗 刘天红
从破旧土坯房到整齐漂亮的现代农家院,从以放牧为生到领上工资,从求医问药难到签约医生的定时服务,在艰苦的牧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花毛太、周措做梦都没想到,三四年的时间内,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青海省,为克服险峻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贫困难题,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为村民们搬出一份新生活。
放下牧鞭融入现代生活
“以前最害怕晚上,怕黑,不敢上厕所,现在不害怕了。” 12岁的宽毛吉开学就读五年级了,汉语说得很流利。
2018年,宽毛吉一家从30公里外的兴海县子科滩镇纳洞村搬到了县里统一规划的移民新村——安多民俗文化村。一家人住进了水电气暖齐备的80平方米新居,家里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新居客厅里搬迁前后住房对比的照片,述说着易地搬迁给这户草原牧民生活带来的“巨变”:原本破旧的两间土坯房外墙斑驳脱落,房屋一侧墙壁已坍塌。
宽毛吉的父母多年前离异,宽毛吉跟随母亲花毛太生活。200多亩草场,20头牦牛,一年到头三四千元的收入,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家当。
搬到新居后,花毛太被安排在村里的清洁队工作。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3个小时的班,一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家里的20头牛和草场都入股牧场所在的合作社,每年可以分红6000元。
“从来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告别了游牧的日子,住上了水电气暖齐全的新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再为孩子上学犯愁的花毛太满脸的幸福。
在宽毛吉家不远处,是65岁的周措家。同样得益于易地搬迁,周措一家四口从几十公里外的曲什安镇塔洞村的破旧土坯房中,搬进了新居。女儿参吉卓玛担任村里的保洁员,两个外孙也到了城里上学。
“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以前养的十几头牛都卖了,草场一年租金6000元,草补1万元,还有村里的分红一年有1000多元。”在村干部的翻译下,周措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算起了她家的收支账。“现在做饭有天然气,出门有小轿车,还有了签约的家庭医生,看病方便多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的藏式小院,热闹的文化广场,广场一侧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里,网红主播正在直播带货当地的特产牦牛奶,足球场上奔跑踢球的几个藏族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海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放下牧鞭的牧民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城市人的生活。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多数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牧民居住分散,水电道路设施滞后。为了摆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2018年底,兴海县将全县48个贫困村,6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搬迁到安多民俗文化村。为了让搬迁农牧民住得安心,在落实“一户一个生态管护员”政策的同时,成立乡土人才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以不同形式灵活就业。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和县藏医院合作,在安置点附近打造藏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致富,迈向小康生活。
“出圈”的五谷画
“她的面颊是白芝麻做的,刘海是黑芝麻做的,乌黑的头发是黑米做的,上衣是黄米做的……”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来往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在一个五谷画示范基地停下了脚步。21岁的德吉桑毛略带羞赧,用新近学的普通话向游客们介绍着她的五谷画作品——《背书姑娘》。
用五谷作画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将日常食用的大米、谷子、芝麻、油菜籽一粒粒粘贴成一幅画,小小的粮食似乎有了“灵魂”。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95后”,但年轻的德吉桑毛早已继承父亲索南本的衣钵,学习创作五谷画,并协助打理父亲创立的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
作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他们制作的五谷画一直有比较好的销路。只是,在德吉村建立这个示范点后,五谷画似乎更“出圈”了。往来问询的游客、商家络绎不绝,德吉桑毛也通过直播等方式推广五谷画,现在引福公司的五谷画远销海内外,“还有很多艺术家来买”。
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示范点只是德吉村众多“商号”中的一家。漫步德吉村,可以发现,休闲广场、码头、露天沙滩、花海、农家乐、小吃广场等应有尽有……目光所及之处只见黄河水旖旎盘桓,高山掩映、倒影重重,宛若仙境……这块黄河边的荒滩已实现华丽转身。
而这个华丽转身完全是异地搬迁的成果。尖扎县西部浅脑山地区海拔高,物产贫瘠,深受贫困之苦。为解决浅脑山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2016年9月,尖扎县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将县内浅脑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农牧户251户946人进行集中搬迁安置,迁入地点正是黄河沿岸这片无人问津的荒滩——如今热闹非凡的德吉村。
实施搬迁后,为使迁入居民稳得住、能致富,德吉村实施了系统的乡村旅游开发,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开发自驾游营地、露天沙滩、婚纱摄影基地、农耕体验等旅产业项目。德吉桑毛向游客介绍五谷画的示范点就是在德吉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近年来,五谷画公司的创作也逐渐反哺迁居村民,共同走出一条小康之路。公司现有员工27名,其中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18名,残疾人11名。
与五谷画公司一样,旅游开发项目下,村民们的生意都很红火。2019年,德吉村景区游客接待规模达30万人次,景区旅游总收入达700万元,2019年年底,251户搬迁户获得景区分红资金8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