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4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小辛旺村  越来越“旺” 直播带货成为农民新时尚 为脱贫户加油喝彩 “苦”药材让日子“甜”起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脱贫户加油喝彩

一路走来,我见证并参与了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我们的帮扶对象纯朴善良、勤劳踏实。他们在国家脱贫惠农政策的春天里,不仅让小日子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还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 于萍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帮扶干部,从2017年初至今,转战2镇2村,结对帮扶了5户困难家庭。虽说期间困难不少,但终于得偿所愿,为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我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帮扶的几个贫困家庭,故事各不相同。

熊军科是我在岐山县蔡家坡镇鸡坡村帮扶的一户贫困户,我叫他熊哥。山里居民住得比较分散,沿着寺峪沟道一直往里走,他家的位置最深最偏僻,隐藏在一大片竹林深处。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皮肤黝黑,身上有股山里人特有的朴实劲儿。他平时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养了10多箱中蜂,媳妇和两个儿子在外打工。

根据他家实际情况,我详细解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政策,靶向施策,帮他申请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鼓励他扩大中蜂养殖。

熊哥果然是养蜂能手,短短几年,从最初的15箱土蜂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100多箱。一个个方形、圆桶形蜂箱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摆满了他家房前屋后,蜂儿们嗡嗡作响,飞来飞去地忙碌着。熊哥还很有远见,他抢先注册了专用商标“熊大土蜂蜜”,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蜂养殖大户和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带头人。

“我原来养蜂,前怕老虎后怕狼,不敢放手大弄。多亏听了帮扶妹子的话,知道了国家的产业好政策,才有现在这么好的收益。”熊哥开心地说。

老王是我在蔡家坡镇鸡坡寺峪村帮扶的贫困户。他纯朴憨厚,不善言谈。在我帮扶之前,他们全家享受国家移民搬迁政策,搬到蔡家坡镇五星村移民安置点居住。每年七月下旬,老王会把老岳父和母亲交给儿子照料3个月,夫妇俩像候鸟一样要去远方打工。多年来,他们每个秋季都会去内蒙古打工。他们在熟识的公司搞蔬菜深加工,收入不错。

他们出门后,我定期入户看望老人和孩子,帮忙落实公益林补贴、养蜂产业补助、经济合作社分红、残疾人补助、养老金、移民搬迁宅基地复垦补助、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各种政策性补助资金。金秋十月,等他打工回来,看着惠农一卡通上打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他憨笑着对我说:“真是太麻烦你了!”我说:“不麻烦,你出门挣大钱,我替你高兴。”

熊哥和老王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缩影。他们纯朴善良、勤劳踏实,依靠自身动力,在国家脱贫惠农政策的春天里,不仅让小日子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还开启了美好生活新起点。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在心里永远为他们加油喝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顾漫漫扶贫路,脚底沾满的泥土,记录着群众的困苦和喜悦,身上流淌的汗水是帮扶干部披星戴月的印记。一路走来,我见证并参与了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锤炼了我的初心,也让我真正地成长。我骄傲,扶贫有我;我自豪,我是一名基层帮扶干部。

(作者系陕西省岐山县水电工作队员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