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江
疫情如火,大考如镜。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各级妇联干部、12万基层执委、48万巾帼志愿者投身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立足社区发挥“半边天”作用。市妇联干部冲锋在先、担当作为,自2月28日起至7月31日,全体干部下沉到疫情防控任务较重的通州区宋庄镇宋庄村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先后选派20批次230余人次参加,每批下沉工作时间7天。特别是北京新发地疫情出现后,配合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检疫检测组,抽调20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承担四个区核酸现场采样工作的巡察任务。在防疫工作中,市妇联党组坚持把干部参与防疫斗争作为锤炼识别干部的“主考场”,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契机,激励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担当和汗水助力“硬核”北京,展现了北京巾帼力量。
坚持在重大考验中锤炼政治品格,践行初心使命。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第一条就是信念坚定,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妇联党组将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作为了解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加强干部政治历练、政治训练的重要途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市妇联党组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响应号召,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积极踊跃下沉疫情防控一线。所有干部自觉讲政治讲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自觉学习落实中央和市委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要求,主动加入防疫大考中,不讲条件、不提要求,没有特殊,没有例外。下沉工作期间,克服了工作、出行、家庭、恶劣天气等多重困难,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分配的每一项下沉任务,经受住了政治考验。
坚持在防控一线中淬炼本领,增长能力才干。党组将全体干部放在疫情防控一线进行摔打,让干部们走出机关办公舒适区,在防控一线中经风雨、长本领、壮筋骨,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按照村党组织工作安排,下沉干部承担着入户排查、外地来京人员排查登记、重要卡口值守、相关证件办理等工作,承担着疫情防控守门员、讲解员、宣传员、服务员等多重角色。下沉期间,干部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应对应急处置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坚持在基层工作中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工作作风。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属性之一。下沉工作为妇联干部提供了一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绝佳机会。干部带着任务下沉到防疫一线,与村干部共同工作,近距离与普通群众打交道、做服务,亲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繁杂和不易,更加熟练地运用“家长里短”方式与群众打交道,加深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在下沉初期,针对村防疫物资紧缺困难,多方协调,积极筹措,为村里提供了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医用红外额温计等防疫物资,缓解了燃眉之急。通过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进妇女群众,进一步强化干部的群众意识、群众观点。通过用心用情提供服务,转换思路解决民需,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坚持在关键时期近距离了解,精准考察干部。我们通过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机制,近距离观察干部,全方位了解干部。一是通过领导看望慰问,重点了解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站位。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示范带头,每周到宋庄村看望慰问下沉干部,班子成员每周至少一次到村里了解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在看望勉励的同时直接接触干部、了解干部。二是通过及时收集汇总各类信息材料,了解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工作情况。建立了下沉工作日报、工作周报和新闻宣传工作机制,通过日志、驻村手记、周总结等,及时掌握下沉干部的工作实绩。三是通过与镇村信息共享,了解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请镇组织部门、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成员当主考官,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实干实效情况。四是通过组织部门全程跟踪、机关纪委随机督查,了解干部的执行能力。机关纪委成立督查小组,不定期深入下沉一线,了解工作情况。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党组始终坚持“优秀的人优先、有为的人有位、能干的人能上”,坚持严管厚爱结合,不断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一是及时提拔使用,增强正向激励效果。下沉期间,党组启动了职级晋升和职务选任工作,提拔了一批表现突出、担当重任的干部,进一步强化了突出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二是注重压担子,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有意识地挑选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承担下沉期间“领队”职责,压担子给任务,为组织发现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三是注重搭建平台,充分展示风采。通过选派干部参加下沉工作座谈会、总结会,在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等多种方式,为大家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为有志者建平台、为干事者搭擂台,有效地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
下一步,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结合推进“破难行动”,落实“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机制,结合妇联组织参与党建引领首都基层治理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放大下沉工作经验、成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强化干净担当、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为首都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北京市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