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花村互助幸福院里,76岁的老人付莱华正在给年长自己几岁的“姐姐”剪头发。“我自打来到这个院儿里,就经常给大伙儿剪头发。她们都爱找我。”付莱华一边娴熟地操作一边说。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像这样的互助幸福院共有37处。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牧区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从2012年开始,该市启动建设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截至目前,3787户、6312名65岁以上偏远地区农村老人入住互助幸福院。花村互助幸福院就是其中一所。
“不出院儿,生活问题全解决”
夏日的阳光照进互助幸福院,老人们仨一群俩一伙地在房檐下的阴凉处聊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74岁的张德礼老人和老伴儿郝素珍已经在幸福院里生活了8年。“我们的老房子在五里地外的大井洼村,是两间不到50平方米的土房,没有马路,出来买东西、看病都特别不方便。”张德礼说,住幸福院后,不出院儿,生活问题全解决了。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看到,花村互助幸福院里,文化活动室、医务室、理发室、超市等一应俱全。幸福院有42平方米和28平方米两种户型,每家还配有1.5平方米冬季藏窖、5平方米凉房和60平方米菜地。张德礼两口子住的是42平方米户型的房子,屋里有火炕、厨房、水冲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等。“我们开始还有点犹豫,后来过来看了一次,就决定搬过来了。”张德礼说。
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党委书记刘亮告诉记者,花村互助幸福院是利用闲置的原花村小学,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移民等涉农资金500万元,于2012年建成的。目前入住了73户114名老人,入住率100%。
“互相照应,共同生活”
“互助”,是幸福院的关键词之一。
刘亮介绍说,“互帮互助”就是幸福院不设专职照料护理人员,由互助幸福院协调安排老人们结对互助,年龄小的照顾年龄大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互相照应,共同生活。“其实,我们这里的老人们在村里生活时就是这样的,不用过多引导。”
张德礼曾担任村主任,搬到幸福院后仍闲不住,经常给人帮忙,“能帮什么就帮什么,解决个水电问题,修理个东西,都是经常的事。”张德礼说。
前段日子,罗二小的老伴儿突发脑梗,张德礼闻讯第一个赶到,又是叫救护车,又是帮助收拾东西。经过抢救,老人已脱离危险,目前仍在医院治疗。“谁家没有个事呀,我们这儿都是有求必应,互相帮忙。”张德礼不经意地说。
正在菜地里摘西红柿的崔秀花一边忙活着,一边对记者说,院儿里有的老人年纪大了,种不了菜,自己就常拿点菜给他们,“这都不算什么。”
“幸福院采取‘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分户生活、互助服务’模式,既为老人们打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最大程度地为老人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创造了条件。”刘亮说,“老人生活得好,也为外出务工的子女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乌兰察布市以互助幸福院建设为主体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工作示范试点,被民政部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