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7月24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刘圩村:做好加法 留下“乡愁” 新基建条件下的“农家书屋”发展之路 新家·菜园 宋艳红:“多肉事业”别样红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基建条件下的“农家书屋”发展之路

■ 王颖

作为惠民工程,“农家书屋”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从有书读、要书读到读好书的转变,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乡村精神家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家书屋”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运营模式落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微信、微博、app、公众号等阅读平台被广大农民群众广泛使用,农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农民,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因此,“农家书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网络化、智能化语境下广大农民读者的需求,“农家书屋”也面临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新基建做出部署。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为“农家书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事实上,以卫星网络、5G、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在快速向各领域渗透的同时已开始向农村下沉,卫星网络的广覆盖、低延时与5G的高速,保障了网络的稳定、高效,人工智能使得人机交互更加畅通,数据中心的搭建可为“农家书屋”提供海量数据,云计算可以为“农家书屋”管理平台提供强大的算力,通过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可以实现各书屋之间的资源共享。这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家书屋”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谋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书屋数据建设实现数字化

在网络化、智能化语境下,“农家书屋”应该成为一个为农民提供时事消息、农业技术、文化交流等信息的多媒体信息平台,以农民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调整内容供给、整合各方资源,借助传统书屋资源与新型基础设施优势,进行数据建设,以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因此,数据建设数字化,是“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数据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对书屋现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现有数据内容的挖掘。将现有资源转化为更利于为读者提供服务、更有生命力的数据信息。

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数据库。注意搜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信息,地域性种植、养殖等信息,以地方信息资源占有为优势,立足区域文化,深度开发地方特色。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并以信息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为优势,参与到信息平台的共享共建中。

通过深度融合获取数据。传统环境下,各书屋与图书馆之间大多各司其职,联系不够紧密。利用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建立起书屋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的共享共建,通过深层融合连接,搭建数据中心,获取海量数据的使用权。

书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

传统书屋管理方式效率低,流通速度慢,降低了图书的时效性、流转率。“农家书屋”通过信息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管理发布平台数字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使用频率,实现多元阅读方式。

实现信息共享,盘活信息资源。管理发布平台数字化,可将多个“农家书屋”与其他公共图书资源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可使用的数据信息将远远超过一个书屋2000册图书所提供的信息范畴。电子信息和电子数据的读取,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倍增长,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极大盘活信息资源。

实现多地通借通还。通过管理平台快速查到哪些书屋有读者需要的书籍,进行在线阅读或纸质书籍阅读的选择。根据大数据,农民可以调配以种植、养殖技术等为主题的新书,“扫一扫二维码,海量书箱带回家”,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实现阅读方式多元化。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电子阅读人数呈迅猛增长势头,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数字化特点。PDA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将“农家书屋”转变为纸媒与电子书、图片、视频、音频、数字电影等多媒体融合的农村文化服务平台,可以让读者在个人移动产品终端进行阅读,实现电视、手机、PC端的多屏互动和看听读共享等多种阅读方式。

提升读者和管理员的信息素养

数字化建设,使得“农家书屋”向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和读者应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不专职、不专业的问题,可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水平,把书屋管理工作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加强读者培训。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据信息,具有高效、快捷、海量等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只有与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对接,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基层相关部门和书屋的管理者须对农民群众进行一定的信息素养培训,使其具备使用信息管理平台的能力。只有这样农民群众才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的优势,获得质量上乘的信息产品。

新基建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入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借力5G网络、卫星网络、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进行网站、电子终端设备和多种发布平台的建设,“农家书屋”将在信息内容、信息规模和服务上实现质的飞跃,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数字化阅读产品,满足他们阅读方式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充实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农家书屋”也将由传统图书室向小型图书馆、农村文化传播平台的方向发展,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