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7月2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黔”程似锦,花茂村里乡亲笑 广东将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纳入顶层设计 美丽经济为妇女敲开“幸福门” 打好“五送”组合拳打赢脱贫“收官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1.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有“颜值”又有内涵,陕西合阳黄河岸边岔峪村——

美丽经济为妇女敲开“幸福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

□ 王宁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曾是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如今已是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按照全国妇联部署要求,在陕西省市妇联的指导下,合阳县妇联立足于当地农村的自然景观和房屋结构,创新“大庭院”思维,提出让农村家庭在实现“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之后,再实现“住得好、有回忆、够舒适”,以庭院“小美”助推村庄“大美”,家家幸福、乡村振兴。

安居梦开启幸福生活

仲夏时节,走进沿黄公路沿线的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宽阔整洁的村道。道路两旁,青砖蓝瓦的仿古式徽派院落整齐有序,景观绿化苗木生机盎然,良田百亩错落有致,文化大礼堂端庄内秀,凸显出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走在路上,村民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一张张笑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心里的喜悦与幸福。

一间民居里,村民姚斌芳正和同村的几个妇女聚在客厅,踏着“哒哒哒”的碎步,喜笑颜开地跳着广场舞。“以前的屋子可没这么好,不结实,还经常有山体滑坡。搬迁后,居住条件改善多了,交通方便了,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

谈起几年间生活的变化,姚斌芳自豪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几年前,她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自己很知足。

据村民们讲,岔峪村坐落于河滩最低洼地带,毗邻黄河,俯瞰徐水,由于地势较低,时常面临黄河倒灌、徐水泛滥和山体滑坡等多重威胁。过去村民居住的大多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土墙院落,常年遭受雨水冲刷,居住环境较为恶劣。2017年年初,岔峪村成为移民避险解困项目重点村,姚斌芳作为第一批搬迁群众,领到了新家的钥匙。

2017年8月,沿黄公路开通运行,群众出行更为便捷。“以前进县城得用一个多小时,现在40分钟就到了,半小时就能到韩城,我们的花椒也能进城卖个好价钱。”姚斌芳眼睛里闪着亮光。

移民搬迁使岔峪村群众实现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大家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

田园梦留住诗意乡愁

花草与瓜果相伴,美景与庭院辉映,乡情与乡音交织。小鸟啾啁、知了蝉鸣,绿水青山、满目皆景……盛夏时节的岔峪村,犹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

“以前家里经济条件差,我们光顾着种地、打鱼,没时间收拾卫生,现在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外面大环境这么漂亮,咱自己家也不能差。”村民雷芳侠告诉记者,省市妇联倡导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不但迎合了当前的乡村振兴,更让她们这些农村妇女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合阳县妇联干部的宣传指导下,农村妇女的思想慢慢有了改变,大家纷纷主动要求加入“美丽庭院”建设大军。

“这堆柴火要摆放整齐”“这个十字绣我准备把它装裱后挂在客厅”“我想搭个凉亭,到时候再栽上葡萄树,夏天时可乘风纳凉,秋天时可品尝葡萄,别提多快意了”……

在这份“美丽事业”中,广大妇女不但建言献策,而且人人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在妇联组织的参与指导下,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美丽庭院”很快建成。

“把村子建成花园,不仅能展现乡村的魅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和游客的‘金字招牌’。对于村民来说,生活在花园一样的家中,享受着舒适整洁的环境,心情舒畅了,生活质量高了,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则是持续改善的社会风气、团结凝聚的乡风和蒸蒸日上的村集体。”对于“美丽庭院”建成后的作用,百良镇妇联主席李彩萍体会尤为深刻。

目之所及,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左手烟火,右手诗意,“美丽庭院”改变了岔峪人的生活,也让岔峪更具气质。

致富梦催生美丽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岔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转了180亩土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全村人为股民,确立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村集体经济,开始在生态经济、美丽经济、民宿经济上积极尝试。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稻田蟹体验园、伊人湖游乐园、生态稻田蟹游乐园等,先后成为岔峪的创业项目。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远离城市喧嚣,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欣赏着山水美景,岔峪,是一个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游客王晓博在今年“五一”期间带着孩子来岔峪游玩,这里的山水草木让他流连忘返。

有游客,就有饮食居住需求。县镇妇联鼓励岔峪妇女在家门口卖本地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艺品,发展民宿。

雷凤簪就是积极响应者之一,经营着一个凉粉摊位,“五一”期间,每天纯收入达600多元。“白天出摊,招呼好客人,晚上回家,照顾好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别提多高兴了。”对于现在的生活,雷凤簪很是满意。

“因为才开始运营,加上受疫情影响,今年‘五一’游客没平时那么多,伊人湖船票的收入能达两万多元。未来,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继续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以特色魅力吸引八方游客,让岔峪成为沿黄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支部书记雷武义说。

短短几年时间,岔峪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蝶变为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为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旧貌换了新颜,我们有理由相信,岔峪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